欢迎访问农民工法治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登录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农民工调研

义和村:乡村振兴“接力”脱贫攻坚

时间:2022-02-21 来源:营口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如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保住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发生?盖州市卧龙泉镇义和村驻村工作队做到“扶上马送一程”,立足产业持久支撑,凝聚民心,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持续用力做好后续扶持,让脱贫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春节前,义和村驻村工作队一如既往地繁忙。在村集体经济项目大红袍李子大棚里,朵朵李子花竞相开放,树下各种山野菜生长茂盛,一派生机勃勃。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庄英杰已经71岁了,他得空就会到大棚里打包山野菜,村里给他们这样的脱贫户按照小时支付工资。

  义和村地处盖州东部山区,曾经是省级贫困村,这里九山半水半分田,人均耕地不足一亩,发展产业颇受制约。2018年,义和村在摘掉贫困村帽子之后,向省农业厅争取乡村振兴战略项目资金200万元,在2019年流转260亩村民土地,建设村集体经济项目大红袍李子产业园,种植1.4万棵大红袍李子树,并利用李子树下闲置空地发展立体种植,套种大叶芹、小叶芹等山野菜。

  振兴有抓手,村集体有产业,贫困户有分红、可就业。盖州市卧龙泉镇义和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党支部第一书记金一鸣介绍说,村里抓产业促振兴,最终还是得落实到老乡的“钱袋子”里。2019年开始,金一鸣与村“两委”就开始规划大红袍李子产业园,发展林下经济,每年项目流转土地分红近20万元。义和村有贫困户30多户,很多年老体弱贫困户多年不能下地劳动,现在把土地流转给村集体,亩分红达到800元,贫困户拿分红每年最多达到3000多元,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两年来,义和村通过村集体产业带动30多户、50多名贫困人口就业,2021年,他们工资达到20多万元,曾经的贫困户年均收入全部达到监测标准6600元。

  冬闲时节,义和村“两委”还与大连某外贸公司建立对接平台,让村里剩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就可以从事外贸加工。村里负责人采取送料上门形式,村民坐在炕头赚零花钱。


原文链接:http://nyncj.yingkou.gov.cn/001/20220216/fc8edae5-a2e2-4742-800e-74c394c8a0fc.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法治网 nmgfzw.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8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