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牵紧产业“牛鼻子” 鼓起群众“钱袋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4日6时讯(通讯员 蒋坤红)凌晨5点多,乡村沃野一片幽静清冷,但荣昌区远觉镇蔡家坪村6组李香友家已灯火初上,生活开始热气腾腾。
清扫牛圈、砍草配食、喂料加水……李香友与妻子饶红米配合默契。4头肉牛时而欢快享受美食,时而哞哞“高歌”,整个院落焕发出勃勃生机。
1个半小时后,牛圈捯饬完毕,饶红米来到厨房准备早餐。李香友则按照惯例,从墙上取下铁梳,依次为牛梳理毛发。
“这是我摸索出来的秘诀,每天为它们梳理两次,既拉进关系,方便喂养管理,又让它们保持愉悦心情,快快成长!”抚摸着身边500来斤的肉牛,李香友一脸自豪,“这几头是今年8月底买回的牛崽,才3个月时间,都长了100多斤,这是细心养护的成果!”
6年前,李香友可不懂喂牛。由于手指断裂、身材瘦小,零工机会也难求的他,每天只能在家种庄稼,经济来源主要靠妻子到工地打零工。随着孩子们相继入学,沉甸甸的责任压在肩头,愁容满面成了夫妻俩的生活常态。
好在李香友是个勤快人,见养牛收入可观,他与妻子商议后决定发展养殖业。随即,夫妻俩把猪圈改成牛圈,在产业“输血”帮扶和自身努力下,购买两头牛犊开启了养牛之路。
“一开始我们还挺自信,以为就是‘割草喂牛’这么简单,哪晓得还得讲究技术!”李香友回忆,由于不懂技术,牛崽时常患上伤风感冒,养殖走了不少弯路。他与妻子越发信任帮扶干部送上门的养殖技术,同时主动向大户请教、向网络和书本学习。
掌握了养殖本领,小牛茁壮成长起来,出栏时膘肥体壮,净赚了1万余元,激发了夫妻俩养牛的斗志。近几年,李香友每年保持养牛至少4头。不论刮风下雨,坚持每天上山“搜罗”200多斤青草,用勤劳换回年均净收益近3万元,“待条件允许,我们将扩建牛圈,学习喂养能繁母牛、扩大肉牛养殖规模,争取‘发牛财’。”李香友踌躇满志。
早饭毕,天刚放亮,李香友便骑上电动三轮,迎着薄雾奔赴工作岗位。作为公益岗位工作人员,李香友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河道清漂员工作,“近期镇里开展马鞍河河道整治,我们得保质保量完成河岸竹蔸、漂叶清理等任务,不辜负国家政策对我们的厚爱和照顾。”
李香友称,他心中的感激,源于自家有本稳定“增收账”:年出栏近100只鸡鸭、4头肉牛,加之公益性岗位、妻子打零工和流转土地收入,每年能纯收益5万余元;孩子上学、家人就医等有保障,粮食在5亩田地上自给自足,一家人稳稳当当过上了吃穿、用度不愁的日子。
“生活有了底气,更要马不停蹄往前奔。我们打算在牵稳‘牛鼻子’的基础上,跟随村集体经济发展,蹚出更多增收路!”对于未来生活,李香友心里早有盘算。
当下,蔡家坪村元宝枫、蔬菜、中药材等产业火热推进,村集体与合作企业正启动“辐射模式”,以“保底收购”订单农业的模式带领村民发展种植产业,“我已经向村集体登记报名,轮种榨菜、红辣椒后,每亩土地又能增收3000元。相信只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定能过上红火的‘牛日子’!”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mtbb/202201/t20220104_1027057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农业农村部召开黄淮海秋播... 11-06
- 农业农村部与内蒙古自治区... 11-05
- 习近平继续出席亚太经合组... 11-03
- 我省组织开展历史文化名城... 10-31
- 农业农村部应用新一批行政... 10-30
- 《全国“村字号”文体活动... 10-30
- 中国文明乡风大会“村BA... 10-30
- 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 夯... 10-30
- 农耕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 10-30
- 精品法治课 | 蝴蝶效应 08-19
- 筑牢自律防线,激发青春活... 08-19
- 以规章清理促立法质量提升... 08-19
- 保障农民工权益,一文读... 08-19
- 内蒙古:保障农民工工资支... 08-19
- 【大检动态】大武口区人民... 08-11
- 如何在乡村振兴上再加力?... 07-12
- 一图读懂|激活乡村土地生... 07-12
- 减少11项!《市场准入负... 07-12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08-24
- 致中共袁州区委鲁旭东书记...06-28
- 致中共宜春市纪委王玮书记...06-28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07-02
- 关于开展2021年度农业...06-16
- 关于调整2020年建国初...12-21
- 致滕州市荆河街道办事处党...07-01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05-22
- 致中共鄂尔多斯市委牛俊雁...0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