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民工法治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登录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农民工调研

打通科技服务三农“最后一公里”--记荆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梁红艳

时间:2021-12-09 来源:荆州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梁红艳,荆州农业科学院农艺师。

  2004年大学毕业后,她一直在荆州农业科学院工作,先后从事棉花作物育种与栽培、瓜菜作物栽培、特色蔬菜资源研究、平原地区早熟性马铃薯资源选育、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工作。

  以农为本 实践于行  在从事棉花育种与栽培工作期间,梁红艳作为骨干力量参加了“强优势多抗杂交棉新品种荆杂棉142F1”、国审抗虫杂交棉“鄂杂棉28号”、“荆棉46”等9个棉花新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应用工作。她曾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市科技进步一等奖4次,荆州市“青年五四奖”等多项荣誉。由她主持的长江流域春棉区域试验成为第一个面向全国开放的展示试点;多次被评为湖北省棉花区域试验先进工作者。她主持开展了短季棉的栽培研究工作,分别就江汉平原地区短季棉的播期、密度及成铃空间分布做了研究探索。

  2016年,梁红艳服从组织安排,接受挑战,转入荆州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从事蔬菜栽培技术及特色蔬菜资源方面的研究工作。她从零起步,找差距、补短板,结合我市“菜篮子”产品结构实际要求,经过5年的埋头苦干,先后引进筛选了水晶冰菜、食用田七、鸳鸯梨等10多个新优特色蔬菜品种资源并逐步加以研究利用。她曾主持(或参与)现代产业技术体系“蔬菜减肥减药提质增效”、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行动《蔬菜绿色高效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等项目工作,5年来主持项目总经费达300多万元。

  此外,她还积极开展蔬菜生产相关的技术集成创新、示范推广工作;参与选育的西瓜新品种“荆杂30”获得湖北省科技成果登记;主持制定了1项荆州市地方标准《大棚黄瓜一苦瓜(丝瓜)-莴笋周年生产技术规程》;参与了3项省、市级标准的制定;获得发明专利2项。

  不忘初心 情系“三农”  梁红艳立足于本地农业科技需求,始终以让乡亲们得真实惠、促产业提质增效为目的,力求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发表学术论文论著,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办示范点、开培训班······梁红艳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三农”工作中,与多家新型经营主体形成紧密对接,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在长期“三农”工作实践中,梁红艳始终坚持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真正践行科技服务“三农”“最后一公里”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一名基层农业技术工作者,顶烈日、冒风雨、下田间、走地头是工作常态,梁红艳深信只有深入生产第一线,走入百姓中才能真正了解农民的需求,才能知道生产上需要解决的困惑,才能用自己的所学为老百姓办实事。

  李埠镇作为我市最大蔬菜生产基地,全镇莴笋种植面积超过5万亩,是当地菜农重要的经济收入之一。2019年在田间调查时,梁红艳发现李埠镇蔬菜产区莴笋种植出现严重病害,有的田块移栽后出现大量死苗烂苗,严重的甚至绝收。看着菜农们辛苦数月的劳动成果最后付诸东流,作为一名常常在乡间地头开展试验示范和技术指导的农业技术工作者,梁红艳心情沉重。

  为让农业科技发挥真正的作用,更为了菜农能够增产增收,梁红艳及时联系华中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寻求技术支撑,邀请国家大宗蔬菜产业体系专家团队为作物“把诊问脉”。专家团队到地头进行实地调查后找到了原因:菌核病导致田间连作病害。

  基于事实的科学分析、精准的田间诊断、科学的病害防控措施、持续不断的跟踪调查,终于让本来持怀疑态度的试验农户切实感受到了科学种田的变化。经过2019年、2020年、2021年连续3年科学试验,当地秋冬茬莴笋产量较对照增加9. 2%,每亩增收846元。

  直观的对比效果让农户切身体会到科学种植带来的经济利益,也对新技术的推广普及高度认可。李埠地区高温闷棚普及率由2018年的不足10%提高到2020年的60%以上,成为湖北省科技示范点。


原文链接:http://nyj.jingzhou.gov.cn/xxdt/gzdt/202111/t20211118_65586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法治网 nmgfzw.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8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