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市乡村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仙鹤飞舞的湿地,牛羊成群的草原,如今的白城正徐徐展开一幅生态宜居、风光旖旎的大美画卷。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乡村振兴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乡村旅游作为乡村产业振兴大拼图中的重要板块,正在鹤乡大地上蓬勃发展。
近年来,通榆县向海蒙古族乡向海村、大安市太山镇张家村、洮北区青山镇黎明村、洮北区德顺蒙古族乡乌兰图嘎村充分利用自然和文化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获得了广大游客以及行业认可。今年,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公布的第二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名单中,洮北区德顺蒙古族乡乌兰图嘎村、大安市太山镇张家村、洮北区青山镇黎明村入选了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通榆县向海蒙古族乡以及向海村入选了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第三批19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和第一批10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
通榆县向海蒙古族乡向海村位于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腹地,该处形成的湖泽、沙丘、榆林独具特色。向海村四周环境幽静,鱼类、鸟类等各种生物资源丰富,现已调查记录到丹顶鹤、白枕鹤、白鹤、蓑羽鹤、灰鹤等各种鸟类有200多种,尤其是珍稀的丹顶鹤已经成为向海一张靓丽的名片。
此外,向海村作为向海蒙古族乡政府所在地,域内有着浓厚的蒙古族特色民族文化传统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也日益凸显。目前,向海村先后完成向海新村、体育设施、文化广场、向海新村绿化、太阳能路灯安装、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同时,村部所在地设立的民俗展览馆,重点展出反映当地渔猎、农耕、民居、生活习俗、民间工艺等民族文化。向海村凭借向海湿地景观及仙鹤岛、揽海阁、百鸟园、沙滩浴场等旅游景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已发展民宿近40处,各类特色餐饮饭店百余家,年接待游客数量3万余人次。向海村还有始建于1664年的藏传佛教名刹香海寺,近年来恢复扩建后的香海寺,规模宏大、古朴幽静、布局协调、浑然一体,是游客休闲度假旅游的好去处。
大安市太山镇张家村位于大安市西北部,这里盛产的黄菇娘饱满多汁,酸甜可口,备受消费者青睐。张家村的玉米、西甜瓜等也是以其优良的品质而远近闻名。近年来,张家村依托便利的交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他们注重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硬化7.5公里,路面封油6.5公里,修建排水沟2500米,铺设彩砖1万平方米,建设活动广场两个,安装路灯123盏,铺设条石2000多米,村屯绿化栽种树木2000多株,绿篱800多米。同时还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开发以黄菇娘、草莓、西甜瓜为主的城郊型观光、采摘、休闲农业基地,并且鼓励本村外出务工的村民将房屋的使用权交由村集体,由村集体领办创办合作社,建立乡村旅游民宿,统一管理,统一经营。
洮北区青山镇黎明村农业发展基础良好、棚膜经济特色突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棚膜产业园区——青山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占地面积31公顷,目前园区已经完成一期建设,共有温室大棚74栋,单层大棚32栋、双层大棚36栋、双层展示大棚6栋。目前,74栋大棚已经全部投入生产,园区内种植反季节瓜果蔬菜,如白(红)草莓、礼品西瓜、西红柿、香瓜、特色蓝莓、菇娘、生态葡萄、有机蔬菜,园区所有果蔬均采用自然成熟的方式,保证采摘果蔬的品质,让游客吃的健康、吃的舒心。
青山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紧扣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使乡村旅游与农业发展的总体布局相协调,依托青山镇生态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文化活动等资源,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典型示范作用,以点带面,促进发展。以村为单位发展特色农业,块状发展,形成规模,体现特色,集聚发展,实现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有效结合。今后,青山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还将建设生态餐厅、冷链物流超市、特色农产品超市、电商中心等设施,打造建成以休闲、旅游和现代农业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
洮北区德顺蒙古族乡乌兰图嘎村目前有敖包、苏勒德、蒙古族文化长廊等文旅设施6处。乌兰图嘎村历史悠久,目前有4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每年农历5月12日举办“敖包文化节”,农历9月9日举办“苏勒德祭奠日”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村里有自己的村歌——《吉祥花道宝》。
乌兰图嘎村立足于民族文化资源的实际,形成了民族特色村寨、历史文化旅游的整体规划目标。该村大力培育和壮大以民族文化旅游为重点的特色旅游服务业体系,科学设计乌兰图嘎村民俗旅游空间布局和线路:洮儿河村(农家乐旅游)——城四家子古城(历史文化游)——清代双塔(历史文化游),乌兰图嘎村作为这条旅游线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向游客充分展示蒙古族风情文化。乌兰图嘎村成立的兀良哈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秉持树立精品意识,着力打造蒙古族饮食文化,满足游客饮食需求,游客参与、体验美食制作过程。同时,为体现蒙古族群众热情、豪放的待客之道,他们还通过表演蒙古族歌舞、敬酒、献哈达等方式和游客互动,以增强游客的体验感。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112/t20211201_830646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江门市农业农村局召开农产... 04-21
- 我市召开2025年海洋综... 04-21
- 江门市召开农村集体资产上... 04-21
- 全市智慧农业现场推进会议... 04-21
- 山东省薯类产业技术体系岗... 04-21
- 常熟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02-06
- 江苏省全面推进第三次全国... 02-06
- 九真山 02-06
- 描绘鱼米之乡兴化的和美共... 02-06
-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2024... 09-18
- 农业农村部公布“中国渔政... 04-29
- 延边州不断提高农业综合行... 04-21
- 解读:晋中市2024年秸... 04-20
- 2024年晋中市农业农村... 04-11
- 晋中市农业农村局2024... 03-30
- 2024年市级以上惠民惠... 03-28
- 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 03-28
- 吉林省2024年放心农资... 03-27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08-24
- 致中共袁州区委鲁旭东书记...06-28
- 致中共宜春市纪委王玮书记...06-28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07-02
- 关于开展2021年度农业...06-16
- 关于调整2020年建国初...12-21
- 致滕州市荆河街道办事处党...07-01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05-22
- 致中共鄂尔多斯市委牛俊雁...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