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产融合成趋势 果农“变身”稻农
种了多年的林果,如今转型开始种植水稻。农安县小城子乡西王家村黄甲林的举动让很多人不理解。“有人说种水稻没种果赚钱。表面上看是这样,不管种什么农作物,直接卖都会受制于市场,利润薄,一斤赚一斤的钱。但换个思路,种水稻我能加工和销售,一、二、三产业一起上,利润就不是简单的加法啦!现在水稻基本收割完了,按照订单,今年差不多要加工400吨大米。”面对不解,黄甲林如是说。 10月20日,沿着曲曲弯弯的乡村公路记者来到西王家村,一排蓝顶白墙的厂房就是黄甲林的农业“总部”,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打米机等生产、加工机具和设备达20余台。在这里,黄甲林完成了水稻生产、加工、销售,也是在这里他将一二三产相加组合,成功收获了乘法效益,超越了过去种植林果的收益。 黄甲林种林果有一番体会:虽然林果市场好,但做加工的成本太高,现在看三产融合是趋势。30年前他由种植水稻改种植林果,也赚了一笔钱,但2000年出现了滞销的情况,为了卖水果长期跑外,也很折腾。看到有些农民开始自己加工水稻,我想着小时候家里种的大米很香,就回来建厂,试着学习加工。 面对市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米质讲究起来,挑优质米,还要看着有食欲、吃着香。于是,黄甲林就从水稻种植上下功夫,打优质生态牌,做订制高端水稻,用烘干机保证收回的稻谷不受天气影响,确保不霉变,用打米机加工大米提高稻谷的附加值。 “单买这些机械设备就花了百万元以上,好在收入不错。过去,普通水稻一公顷仅能卖出25000元;加工后就不一样了,按最低加工率60%算,一公顷就能卖出32000元,比卖给粮贩子增收10000多元。好的时候年收益能达到60万元左右。”看着厂房里排列整齐的设备,黄甲林笑着说:“这些都是我的‘好兄弟’,没有它们也做不好稻米的产销。现在,除了自己家的,还帮周边的种粮村民加工。”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111/t20211104_827416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江门市农业农村局召开农产... 04-21
- 我市召开2025年海洋综... 04-21
- 江门市召开农村集体资产上... 04-21
- 全市智慧农业现场推进会议... 04-21
- 山东省薯类产业技术体系岗... 04-21
- 常熟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02-06
- 江苏省全面推进第三次全国... 02-06
- 九真山 02-06
- 描绘鱼米之乡兴化的和美共... 02-06
-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2024... 09-18
- 农业农村部公布“中国渔政... 04-29
- 延边州不断提高农业综合行... 04-21
- 解读:晋中市2024年秸... 04-20
- 2024年晋中市农业农村... 04-11
- 晋中市农业农村局2024... 03-30
- 2024年市级以上惠民惠... 03-28
- 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 03-28
- 吉林省2024年放心农资... 03-27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08-24
- 致中共袁州区委鲁旭东书记...06-28
- 致中共宜春市纪委王玮书记...06-28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07-02
- 关于开展2021年度农业...06-16
- 关于调整2020年建国初...12-21
- 致滕州市荆河街道办事处党...07-01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05-22
- 致中共鄂尔多斯市委牛俊雁...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