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民工法治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登录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社会关注

长寿:小康生活就像翠冠梨般甘甜

时间:2021-08-03 来源: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作者:佚名

  一场大雨淋透了重庆市长寿区但渡镇升高村的山林。浓雾散去后,一片坡地上的梨树露出了壮硕的枝丫,在片片绿叶下,是一个个脆嫩的翠冠梨。

  “来来来,再去坡上摘两桶熟点的大梨子,客人一会儿带走。”梨园女主人陈啟亚安排来园帮忙的乡亲摘梨后,回到屋内教长寿区妇联组织前来帮忙的巾帼志愿者给梨装箱:“我们每箱梨装的大小要均匀,像这样每个都在七八两左右的,装的时候还要注意方向。”陈啟亚边说边示范。

  “现在才刚开始卖,6元一斤,卖了三分之一了。”火热的7月,陈啟亚家的翠冠梨很受欢迎,一箱十斤装的翠冠梨能卖出60元。这些年,就是靠这片60多亩的果园,陈啟亚一家走上了小康路。

  “这十年,我们家变化实在是太大了。”说起家里的变化,陈啟亚打开了话匣子。原来,家里的男主人王明友是升高村的水果种植能手,早年丧妻后辛苦地拉扯着儿子长大。陈啟亚是长寿一家铁合金厂的退休工人,十多年前,被人推荐去买好吃的水果后,结识了王明友。

  “我吃了那么多水果,他种出的果子就特别甜。”在认识王明友后陈啟亚发现,虽然住在一间破旧的茅草房,但王明友十分勤奋踏实,每年下油粑肥土、给果树疏果等繁重却能提高果子质量的劳动,他从不偷工减料,为了供孩子读书,他每天不是在梨园就是在市场,往往一碗稀饭加一勺糖就是他的午饭。“他是有责任心的人,是一名了不起的父亲。”陈啟亚说。2011年,两人走到了一起,组建了家庭。

  因梨结缘后,两人每天几乎都在梨园里劳作。“你看我们下了油粑的土很肥。”陈啟亚剥开树下一层稻草露出肥沃的土壤,从一眼望不到杂草的梨园可以看出,他们对这片梨园很花心思。

  与王明友单干时不同,从2013年起,到了梨子采摘季节,陈啟亚便主导起了梨子的销售,她转变曾经单一的批发和市场零售模式,改走网络零售和采摘路线,提高梨的净利润,两个儿子也在自己的朋友圈帮着推广。“妈妈我这边朋友要60箱梨,拍点视频给我,果子一定要好不能出差错。”在陈啟亚手机里,大儿子又发来了新的订单消息。

  每每接到订单,陈啟亚就在家里安排采摘、装箱,装好箱后王明友便用三轮车拉到镇里的快递站点。采摘下来没有选上精品的次果,他们就送到附近场镇零售。这段时间,得知他们销售比起往年有些滞后,长寿区妇联便发动巾帼志愿者来到果园,帮忙装箱和宣传销售。

  “靠着这片梨园,我们还清了孩子读大学时的贷款,修了房子。现在我们的两个儿子都很出息,都在城里买了房、成了家。”说起儿子,陈啟亚满眼的自豪,特别是学农业的小儿子不仅给家里提供技术指导,还考上了国家公务员,为更多农户提供农业技术指导。

  “你们吃了不少苦,而我们都来吃你们的甜果子。”陈啟亚的好姐妹韩淑惠拉着她的手感叹。“好姐姐我不苦,你看现在我们也都过上小康生活了,闲时还能打个小麻将!”陈啟亚回应。不远处,社区团购的几名年轻人摘好果子前来找她上秤、结账,随着一箱箱翠冠梨进城,他们的生活也如这脆嫩爽口的翠冠梨一样,甜得如蜜。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qxlb/202107/t20210730_9527336.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法治网 nmgfzw.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8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