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启动实施“荒山变良田”计划 矿山废渣上“长”出生态良田
7月20日,重庆日报记者在涪陵区珍溪镇沙树湾村采访时发现,原本矿山挖掘后留下的矿渣上,竟然蓄起了水,变成了10多亩良田。据了解,随着涪陵区启动实施“荒山变良田”计划,当地创新生态修复方法,通过技术手段,硬是奇迹般地在矿渣上,种出了成片水稻。
这片矿山所在区域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水田在当地极其少见,农户大多种植玉米、红苕等传统作物。
“这里成为砂石矿区后,我们就同步推进采矿与矿山的生态治理。”涪陵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最为常见的矿山生态治理方式是覆土后栽种花草树木,这种方式成本相对较低,但效果较为单一,并非适合每个地方。
涪陵区在与矿区企业大业科技集团沟通交流后,决定创新性地实施“荒山变良田”计划。即利用矿区挖掘后产生的碎石填平沟坑,再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覆土保水,将其变为成片的稻田。整治计划从去年10月开始,今年3月,田里种下了第一批水稻。
之所以选择变田,而不是种树,涪陵区有深层次的考虑:一是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角度考虑,此法若能推广,可新增大量田地;二是有利于耕地占补平衡;三是考虑到山区良田的稀缺性,在今后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或许良田就是产业引流的金字招牌。
但要让矿山碎石变为良田,就要解决地势沉降、“漏水”等难题。为此,涪陵区与大业科技、西南大学、渝东南农科院、珍溪水利所等科研单位携手攻关,开发出一套科学的矿山生态重塑方法。
“这13亩稻田来之不易啊!”大业科技相关负责人说,以防漏水为例,他们结合企业的工程建设经验,在以矿山废渣填平土地的基础上,铺设了20厘米厚的混凝土层、5厘米厚的黏土层和防渗毯,最后是30厘米厚的黏土层、30厘米厚的犁底层、以及50厘米厚的耕作层土壤,这才保证了整个稻田的正常生产。
记者看到,这片矿山废渣上“长”出的成片稻田平整规范,和平坦地区的稻田没什么区别,还能进行机械化耕作,稻谷也长势良好。目前,大业科技已启动另外9亩矿区的整治,按计划,这里7500亩矿区经过整治后,未来可形成约3600亩稻田。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qxlb/202107/t20210723_9501554.html
- 农业农村部召开黄淮海秋播... 11-06
- 农业农村部与内蒙古自治区... 11-05
- 习近平继续出席亚太经合组... 11-03
- 我省组织开展历史文化名城... 10-31
- 农业农村部应用新一批行政... 10-30
- 《全国“村字号”文体活动... 10-30
- 中国文明乡风大会“村BA... 10-30
- 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 夯... 10-30
- 农耕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 10-30
- 精品法治课 | 蝴蝶效应 08-19
- 筑牢自律防线,激发青春活... 08-19
- 以规章清理促立法质量提升... 08-19
- 保障农民工权益,一文读... 08-19
- 内蒙古:保障农民工工资支... 08-19
- 【大检动态】大武口区人民... 08-11
- 如何在乡村振兴上再加力?... 07-12
- 一图读懂|激活乡村土地生... 07-12
- 减少11项!《市场准入负... 07-12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08-24
- 致中共袁州区委鲁旭东书记...06-28
- 致中共宜春市纪委王玮书记...06-28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07-02
- 关于开展2021年度农业...06-16
- 关于调整2020年建国初...12-21
- 致滕州市荆河街道办事处党...07-01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05-22
- 致中共鄂尔多斯市委牛俊雁...0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