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民工法治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登录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社会关注

【风险提示】注意防范!招生诈骗披着信息化外衣又来了

时间:2021-07-15 来源:三明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随着2021年全国高考落下帷幕,针对莘莘学子的招生诈骗也披上信息化外衣卷土重来。重庆市公安局九龙坡分局梳理出几类招生常见骗局,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见招拆招,注意防范。

  骗术一:渠道上学

  高考成绩公布前后,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利用家长盼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态,通过伪造文件、私刻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等方式,假冒高校招生人员、校领导亲戚等,谎称手中掌握高校“内部指标”“机动计划”“定向招生计划”“低分高录”等实施诈骗。

  外地某考生小徐高考后因几分之差和自己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小徐的母亲通过朋友介绍找到刘某,刘某称可以先让小徐通过网络注册学籍后,由网络教育转为某重点大学普通本科教育,且名额有限,一个名额要30余万元。

  警方介入调查发现,这个诈骗团伙做了一个与该重点大学招生网站相似的网站,利用本地成人教育、网络教育机构的熟人,专门物色病急乱投医的家长行骗。

  警方提醒:高校招生录取有严格的工作流程。高校招生计划由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统一向社会公布。未经有关省(区、市)公布的招生计划一律不得安排招生。高校在招生省份未完成的招生计划,须通过公开征集志愿录取。高考录取过程中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考生及家长要高度警惕此类“花钱能买大学名额”的诈骗信息,切勿轻信蛊惑,以致上当受骗。

  骗术二:花钱补录

  “补录”骗局常常出现在高考志愿录取结束后,骗子对考生家长谎称某高校名额没能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以此骗取考生家长钱财,也有嫌疑人在考前就用各种借口,让家长交钱保留名额。

  2020年5月,外地某考生家长陈某某在某网站上认识一名男子,该男子称能帮助陈某某的孩子录取到更好的学校。通过网上多次联系,陈某某相信了男子的谎言。之后,他陆续向该男子支付7万余元,结果不但没被录取,反而人财两空。

  警方提醒:高考招生录取系统有严密的全国统一的认证加密体系和监督机制,所谓花钱能上好大学、好专业或者分数不够也能上大学等都是骗人的伎俩。考生和家长收到来历不明的通知书要仔细甄别,切勿轻信,一旦发现受骗要及时报警。

  骗术三:私下发放助学金

  骗子利用一些考生家中经济困难,上大学需要通过助学金交齐学费的情况,冒充高校工作人员、教育部门工作人员,或者直接谎称手上有项目,可以为考生申请大学助学金,要求家长先交报名费。考生及家长信以为真,汇款给对方,后来发现根本没有这回事。

  2019年8月,外地一考生家长谈某报警称自己接到冒充学校老师的电话,对方以拟发奖学金为名,骗取其身份证号、银行卡、密码等信息。在发给对方短信验证码后,谈某发现银行卡中7900元被转走,这才意识到被骗。

  警方提醒:目前,国家建立了完整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能保证各个教育阶段的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上学。无论是哪个单位或者个人提供资助,都不应要求学生在电话中告知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验证码等信息,也不会要求缴纳任何费用或在ATM机和网上银行进行操作,如有类似要求的,请先向学校老师和当地教育部门咨询,千万不要擅自按照对方要求操作,以免上当受骗。(来源:法治日报)


原文链接:http://smsnyj.sm.gov.cn/ztzl/xyzl/202107/t20210712_1683513.htm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法治网 nmgfzw.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8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