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耕播种320万亩 两项标志性指标位居第一 大庆保护性耕作全省站排头
“‘40/90’少耕高产栽培技术,通过深耕再加秸秆还田,让地越种越肥。”大庆龙凤区龙凤镇久青村农民王殿生最近逢人便夸“40/90”新技术。他说,今年用这项技术种了480亩玉米,亩增产200斤以上,准备明年多种1000亩。
王殿生所说的这项新技术,正是大庆市从抓免耕机械配套、监测仪安装、技术模式推广和示范基地建设入手,着力推进的以玉米秸秆覆盖免(少)耕为主的保护性耕作制度推广举措的重要内容。
记者从大庆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全市免耕播种320万亩,超额完成省下达的223万亩年度任务目标,免耕监测仪安装和卫星监测免耕播种面积两项标志性指标位居全省第一。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能够实现作物稳产高产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可持续发展农业技术,它的核心要求是在不翻耕土壤、地表有秸秆覆盖的情况下进行少免耕播种,具有防治农田扬尘和水土流失、蓄水保墒、培肥地力、节本增效、减少秸秆焚烧和温室气体排放等作用。”大庆市农业农村局农机科科长谢文发介绍说。
据悉,大庆在制定《大庆市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实施方案(2020-2025)》基础上,大力推广市农技中心研发的“40/90”少耕高产栽培技术。大庆市农业农村局总结形成了“40/90”全程保护性耕作技术方案,按照市场化运作机制组成了由首席技术专家张志发组成的“40/90”模式推广组,以县区为单位落实农资企业、大户、合作社和村组干部开展示范引领,今年市内推广面积达到10万亩,并辐射到绥化市、松原市等地;同时,市县两级组建了保护性耕作专家组,在农机农艺技术配套、种肥药管理、中耕深松等方面切实加强培训和指导,推动了保护性耕作技术有效落地。(崔义鑫 记者李民峰 赵吉会)“‘
链接
“40/90”少耕高产栽培技术
核心为秸秆条带集行、免耕播种、条带深松,主要优势为秸秆全量还田、保墒抗旱、蓄水防涝、稳产增产。通俗讲就是深耕再加秸秆还田,让地越种越肥。
原文链接:http://www.hljagri.org.cn/nykj/kjdt/202012/t20201208_810710.htm
- 农业农村部与内蒙古自治区... 11-05
- 习近平继续出席亚太经合组... 11-03
- 我省组织开展历史文化名城... 10-31
- 农业农村部应用新一批行政... 10-30
- 《全国“村字号”文体活动... 10-30
- 中国文明乡风大会“村BA... 10-30
- 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 夯... 10-30
- 农耕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 10-30
- 中国文明乡风大会在延安举... 10-30
- 精品法治课 | 蝴蝶效应 08-19
- 筑牢自律防线,激发青春活... 08-19
- 以规章清理促立法质量提升... 08-19
- 保障农民工权益,一文读... 08-19
- 内蒙古:保障农民工工资支... 08-19
- 【大检动态】大武口区人民... 08-11
- 如何在乡村振兴上再加力?... 07-12
- 一图读懂|激活乡村土地生... 07-12
- 减少11项!《市场准入负... 07-12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08-24
- 致中共袁州区委鲁旭东书记...06-28
- 致中共宜春市纪委王玮书记...06-28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07-02
- 关于开展2021年度农业...06-16
- 关于调整2020年建国初...12-21
- 致滕州市荆河街道办事处党...07-01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05-22
- 致中共鄂尔多斯市委牛俊雁...0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