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民工法治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登录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三农资讯

万名高素质农工是怎样“炼”成的?

时间:2025-02-06 来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壮大乡村人才队伍”,要求深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进一步强调了人才培养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2021年以来,兵团聚焦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转型发展需求,实施高素质农工培育项目,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以专业培训带动农业生产

  ——越来越多的“老把式”变身“新农人”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一定要注重对耕地地力的保护,避免掠夺式使用……”1月17日,在四师六十八团一连会议室内,一场以耕地保护和粮食高产创建为主题的培训正火热开展,180余名职工群众坐在桌前认真聆听,不时有人举手提问。

  “现在种地不像以前了,要相信科学、依靠科学才能种好粮,‘老把式’也得学新东西。”正在认真做笔记的一连职工陈玉江抬起头来笑着对记者说。

  陈玉江今年54岁,从记事起就跟着父辈和水稻打交道。插秧的间距、行距是多少,什么时候灌溉更合适,施用什么肥料、用量多少等等,他心里都有一本账。

  但作为“老把式”,陈玉江并不满足于从父辈那里学到的种植技术,他要变身“新农人”,运用科技进一步挖掘土地潜能。

  以粮食产能提升为主题的培训班,陈玉江几乎每个月都会参加一回,笔记也记满了厚厚一大本。经过培训,他学到了不少科学种植技术,还将这些技术手把手教给周边的职工群众。

  2024年,四师可克达拉市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核心,全面推进高素质农工队伍建设,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等各类型多层次的培训,高质量完成了244名高素质农工的培育工作。

  “现在种地不再单纯‘看天吃饭’,良种配良法,才能拓展利润空间!”三师四十九团六连职工许栋笑呵呵地说,自己种植小麦多年,运用在三师图木舒克市高素质农工培训班学到的一系列新技术,小麦产量实现了大幅提升,最高亩产达747公斤。

  “每次培训前,我们都会充分摸底调研,收集职工群众的诉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制定实施培训计划,帮助职工群众了解现代农业发展趋势,掌握现代农业先进技术。”三师图木舒克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秦德江说。

  截至目前,兵团共培养了10520名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工,这些高素质农工活跃在基层一线,有力增强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打造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

  ——“产业排头兵”“电商领跑者”不断涌现

  农闲时节,阿拉尔鑫之路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郑春的手机几乎每天响个不停,这些电话大多是全国各地客商为订购辣椒打来的。这几天,合作社的辣椒颗粒加工厂门口,等待拉货的货车也已经排起了长队。

  2018年,一师八团六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郑春看到了团场发展辣椒产业的好前景,便牵头成立了以辣椒种植为主业的农业合作社,带领职工群众抱团闯市场。

  2020年,郑春带领合作社自筹资金1000多万元,成立辣椒颗粒加工厂,每年加工辣椒颗粒3800吨、辣椒籽700多吨。“原椒经加工变为辣椒颗粒,平均每亩可增收500元至800元,不仅有效解决了存储、销路等问题,种植户的利益也实现了最大化。”郑春介绍。

  截至目前,该合作社已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共吸纳社员182名,实现年产值4000余万元。

  郑春所在合作社的成长壮大,离不开多年来兵师团三级培训体系的滋养孵化。“通过多年的学习培训,我的经营思路不断开阔、种植技术不断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培训让我树立了这样一个理念——只有带动更多的职工群众增收致富,才算是真正的成功。”

  聚焦培优提升产业发展能力,服务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兵团各师市围绕主导特色产业,重点培训经营管理、绿色发展、品牌创建、市场营销、风险防控等知识,综合运用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实践实训、线上学习、观摩交流等形式,分领域、分产业、分层级开展系统培育,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带动能力,一大批“产业排头兵”“经营带头人”“振兴领头雁”“电商领跑者”“双创带头人”等高素质农工不断涌现。

  “如今,随着产业的不断丰富和发展,职工群众对培训的需求面更广了,我们的培训内容也从偏重生产环节向产业全链条拓展,从突出一产向三产融合拓展,致力于培养造就一支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善于带领职工致富的高素质农工队伍。”兵团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副校长殷红说。

  “学员在完成集中学习后,我们的培训老师还会持续‘陪跑’进行跟踪服务,让培训内容更好应用于生产实践,确保每一位学员都能学有所用。”殷红说。

  “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教什么,这次培训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龙’服务。我将努力学习,为兵团优质农产品走得更远作出贡献。”2024年12月,参加2024年兵团高素质农工短视频电商直播专题培训班后,一师十三团三连职工付兄奎进一步掌握了短视频制作和电商直播技能,对自己将来的发展信心满满。

  激发职工群众参与热情

  ——高素质农工培育仍需全面发力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连队劳动力短缺问题逐渐显现,谁来种地?谁能种好地?如何让乡村振兴“后继有人”?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令人无法回避的问题。

  “关键是要让农工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业成为吸引人的事业、有奔头的产业。高素质农工培育,就是激发职工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精神动力的重要手段。”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系教授胡宜挺表示。

  农工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目前,兵团已基本建成兵师团三级全覆盖的相对完善的高素质农工教育培训体系,高素质农工队伍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产业发展水平稳定向好。然而,高素质农工的教育培训有别于普通的教育培训,职工群众的学历、年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且很难长时间离开所在地外出学习,这种情况下,该如何提升培训质效?

  胡宜挺表示,提升培训项目的含金量,才能增强对学员的吸引力。首先,要精准定位职工群众培训需求,根据职工群众从事具体农业生产活动所需,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培训,鼓励学员自主申报,精准选拔学员;其次,进一步优化培训内容,不断丰富培训方式,针对不同类型的学员设计不同的课程体系。面对基层一线的职工群众,要结合其实际生产生活,重点安排田间实践操作或现场观摩,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胡宜挺表示,在政府层面还要加大政策、资源投入力度,完善高素质农工培育保障体系,优化薪酬制度,配置先进的软硬件设施,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切实提升高素质农工培育实效。

  “兵团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高素质农工队伍,提高兵团农工综合素质素养,为农业强兵团打下坚实基础,农业高质量发展就有了人才队伍保障。我们将为职工群众提供终身教育途径,加快与科技、教育、金融等多种社会资源的有效衔接,为更多高素质农工创业兴业架桥铺路。”兵团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际华说。

  


原文链接:http://nyj.xjbt.gov.cn/c/2025-02-05/838112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法治网 nmgfzw.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8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