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民工法治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登录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农知农技

全国各地多措并举保冬季粮油作物安全越冬 打牢丰收基础

时间:2023-01-01 来源:邢台市农业局 作者:佚名

  

  根据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目前全国冬小麦、冬油菜播种均超过99%,已接近尾声。各地多措并举,加强田间管理,确保冬季粮油作物安全越冬。

  最近几天,小麦第一大省河南迎来强降温天气,气温剧烈变化给小麦生长带来不利影响。为切实做好田间管理,漯河市组织400多名农技服务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开展科学管理。

  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 朱耀华:温度剧烈变化,容易导致发生病虫害,目前主要以防治红蜘蛛和蚜虫为主,现在我们每周至少进行两次大面积病虫害监测,我们会密切关注气候变化情况,增加监测频率,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情况,指导农户开展防治。

  这两天,受冷空气影响,江西高安出现降温降雨天气。在蓝坊镇,农技人员指导农户抓紧雨后间隙,及时清理沟渠,确保排灌畅通。

  江西省高安市蓝坊镇农技人员 郎宪:我们查看土壤墒情,发现有些地方土壤过湿,这就需要我们把沟清开来,把水排出去,防止坏苗。另外还有些地方,由于土壤比较干燥,存不住水的,这就需要我们培土护根,来蓄水增墒。

  

  今年,高安市油菜面积达30万亩。为了确保油菜安全越冬和来年增产增收,当地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农技服务队,抓住种植、出苗、增墒、追肥等油菜生长关键环节,分片包干下沉到村组一线提供技术指导,保障油菜丰产丰收。

  精细化科技服务 助力粮油丰产丰收

  各地在田间管理中,注重精细化科技服务,提升管理水平,助力粮油丰产丰收。

  今年河北冬小麦播种面积3350万亩,农业部门组织开展“冬小麦全程精细精准科学管理”行动,指导种植户采取冬灌保苗等管理技术,同时建立专家包片指导制度,按照“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的模式,开展技术指导。

  

  河北省小麦专家顾问组组长 郭进考:从目前来看,我们小麦苗情,大概一二类苗占90%左右。像北部麦区,因为冬季温度偏低,我建议还是要浇好冬水,因地因苗、科学冬灌,保证安全越冬。

  初冬时节,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12万亩冬油菜已进入苗期,成片的油菜铺展开来,绿意盎然。在当地粮油优质高产创建示范区,技术人员正操控无人机对油菜田进行巡查,数据可即时回传到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结合卫星遥感技术,分析判断油菜的苗情和墒情。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粮油优质高产创建示范区高级农艺师 沈丽丽:像这种长势绿色颜色比较均衡的,就证明我们田间的作物长势比较均衡,像这种红颜色的,那就证明它可能是长势不均衡,也有可能是缺肥,技术员进行判断以后,接下来可以及时采取措施。

  

  今年,大丰区油菜播种后,墒情总体适宜,出苗情况好于往年。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高级农艺师 季相华:目前即将进入寒冬季节,我们要加强冬季管理,多追一遍肥,确保油菜壮苗越冬。

  积极推广良种良法 打牢丰收基础

  良种加良法,丰收有保障。各地在今年冬季粮油生产中,积极推广良种良法,打牢丰收基础。

  灵台县是甘肃冬小麦主产区之一,今年冬小麦面积35万亩。由于播种期间气温、降雨条件较好,当前,灵台冬小麦一类苗比去年同期增加22.1%,苗情好于上年。为提升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灵台县积极推广冬小麦优质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甘肃省灵台县农技中心副主任 马建科:这是我们从甘肃省农科院引进的优势品种陇原235,与我们本县培育的灵选6号、灵麦2号,这些品种丰产性和抗病性比较好,目前叶色深绿,叶片宽厚,达到了壮苗的标准。

  江西宜春袁州区今年油菜种植面积16.8万亩,比上年增加1.4万亩。眼下在袁州区的千亩油菜种植示范基地,装满肥料的植保无人机正在绿油油的油菜地上空来回飞行。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杨发云:今年,我们大力推广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除了给购买油菜专用机械补贴50%以外,还对全程机械化作业每亩补贴460元,鼓励农民种植优质油菜品种,全面提升油菜产业综合效益。

  


原文链接:http://nync.xingtai.gov.cn/news_show.aspx?id=5615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法治网 nmgfzw.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8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