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治理“白色污染”还农田本色
近年以来,我市以宿马园区塑料产业园区为抓手,不等不靠,先推先试,全面打响治理“白色污染”战役。截至目前,共实施70余万亩可降解生态地膜示范推广项目,有效治理了农田“白色污染”。
站位高,定目标。2020年,我市制定并出台了《关于推进农业地膜等领域生态塑料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及一系列配套文件,打造引领全省残膜污染治理的亮点和样板,力争到2022年,实现农业生产领域全降解生态地膜使用全覆盖。同时,从政策落实、市场准入、保护扶持等方面对治理“白色污染”进行了部署,并明确了加快制定产业规划、大力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制定产业技术标准、提高产品竞争优势、实施农业重点领域推广、逐步扩大新产品推广范围、开展技术推广宣传服务等八个方面发展目标,制定了各部门工作任务,强化政策扶持力度,积极落实保障措施。治理农业农村“白色污染”、修复农业生态功能也纳入宿州市“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设内容。
谋划早,行动快。我市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年产30万吨生态塑料产品的山东天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入驻宿马园区,建设塑料产业园,生产生态塑料产品;另一方面,大力开展技术培训,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进行可降解生态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培训,建设示范推广比对试验点。同时,由市农业农村、环保、财政等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农用地膜污染防治的意见》和《可降解生态地膜新技术推广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333工程”,即每年安排3000万元资金,连续3年每年建设30万亩可降解地膜新产品示范区。
效益好,环境美。“333工程”实施以来,共建设77.76万亩可降解地膜新产品示范区。其中,2020年实施28.7万亩、2021年实施30万亩、2022年春季实施19.06万亩。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普遍反映,可降解地膜保墒增温防草效果好,能有效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增幅达10%以上,年增效益2.5亿元;降解效果好,不需捡拾,年节省人工成本4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品质好,农民收益增加;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观,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原文链接:http://nyncj.ahsz.gov.cn/zwzx/19274135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韩俊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十... 08-12
- 省市场监管局召开2025... 08-11
- 四川省市场监管局开展“公... 08-11
- 欧海林看望慰问高校新入职... 08-11
- 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与成都... 08-11
- 全省市场监管系统信访工作... 08-11
- 四川在全国知识产权系统规... 08-11
- 赵辉到自贡调研彩灯产业知... 08-11
- 高晓宇率队到自贡宜宾调研... 08-11
- 【大检动态】大武口区人民... 08-11
- 如何在乡村振兴上再加力?... 07-12
- 一图读懂|激活乡村土地生... 07-12
- 减少11项!《市场准入负... 07-12
- 白城市洮北区:科技抢跑插... 05-20
- 刘国中:奋力夺取夏季粮油... 05-20
-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2024... 09-18
- 农业农村部公布“中国渔政... 04-29
- 延边州不断提高农业综合行... 04-21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08-24
- 致中共袁州区委鲁旭东书记...06-28
- 致中共宜春市纪委王玮书记...06-28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07-02
- 关于开展2021年度农业...06-16
- 关于调整2020年建国初...12-21
- 致滕州市荆河街道办事处党...07-01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05-22
- 致中共鄂尔多斯市委牛俊雁...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