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种植大棚变身“美术馆”展示记忆中的乡愁
□记者 陈祈 摄/见习记者 杜洋域
初春时节,沪郊大地一片阳光明媚,在奉贤区南桥镇江海村海马营地内,一座经过装扮的大棚格外引人注目,大棚内并没有种植什么作物,而是正举办着一场艺术展览——《摩登田野:2022新海派乡村美育展》。
展览由上海市文化创意产教融合引领项目支持,分为归田、归家、归艺、归心4个分主题展区,展现人与乡村自然、人与乡建环境、人与乡土民艺、人与乡愁情感的关系,作品包括艺术装置、在地创作、设计案例和美育活动4种类型,涵盖了表演、绘画、影像、建筑、产品等多种形式,其中既有高校教师的创作实践,也有著名设计师的精选力作,还有部分青年学子的主题习作。这些作品分布在大棚、房车、田野等环境中,把大都市乡村的日常生活场景,转换成“摩登”的审美化场所,设计师以艺术对谈的方式与乡村互动。
展览所在的大棚原本是观赏性热带作物的种植空间,目前正值农闲时节,便成了美育浸润的“大棚美术馆”。
策展团队选择大棚作为展览空间,冀图依托塑料大棚的“间性”特征,传递出新海派乡村的“后现代”风格,大棚本身也是一件展品,隐喻着未来的艺术家和设计师走出温室,走向田野,从基层生活中汲取艺术滋养,成就人生价值。
展览中还有一件特殊的展品,是一只打开的旧皮箱,装有一些旧衣物,其创作者陆燕青是上大美院的毕业生,也是土生土长的江海村人,而这只皮箱过去是她母亲的嫁妆。陆燕青拿起皮箱中的一件件衣物向记者介绍:“里面的衣服是我小时候的,有奶奶和外婆织的、妈妈绣的、哥哥姐姐穿过的……每当看到这些物品,便会唤醒我的童年回忆。”关于乡村的记忆一直存在她的脑海内,于是在大学毕业后,她选择回归故土,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投身于家乡的建设。
原文链接:http://nyncw.sh.gov.cn/mtbd/20220318/ee9d74103cc941b69584d1eb74e113ac.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韩俊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十... 08-12
- 省市场监管局召开2025... 08-11
- 四川省市场监管局开展“公... 08-11
- 欧海林看望慰问高校新入职... 08-11
- 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与成都... 08-11
- 全省市场监管系统信访工作... 08-11
- 四川在全国知识产权系统规... 08-11
- 赵辉到自贡调研彩灯产业知... 08-11
- 高晓宇率队到自贡宜宾调研... 08-11
- 【大检动态】大武口区人民... 08-11
- 如何在乡村振兴上再加力?... 07-12
- 一图读懂|激活乡村土地生... 07-12
- 减少11项!《市场准入负... 07-12
- 白城市洮北区:科技抢跑插... 05-20
- 刘国中:奋力夺取夏季粮油... 05-20
-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2024... 09-18
- 农业农村部公布“中国渔政... 04-29
- 延边州不断提高农业综合行... 04-21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08-24
- 致中共袁州区委鲁旭东书记...06-28
- 致中共宜春市纪委王玮书记...06-28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07-02
- 关于开展2021年度农业...06-16
- 关于调整2020年建国初...12-21
- 致滕州市荆河街道办事处党...07-01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05-22
- 致中共鄂尔多斯市委牛俊雁...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