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丰”破浪,扛起粮食安全重担
1月3日,在樊城区太平店镇忻睿家庭农场蔬菜基地,三辆大货车整整齐齐排成队,现场交易火热……农场主汪军告诉记者:去年夏秋两季,小麦产量27.6万斤,产值28.98万元;玉米产量95万斤,产值111.5万元。如今,500亩露天蔬菜均“贴上”了订单,目前,娃娃菜销售150亩,销售收入达51.75万元。
年末岁初,作为粮食产能大市的襄阳市再度传来好消息,粮食总产95亿斤以上,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面临病虫害防控严峻、旱涝灾害频发的状况下,农业主管部门坚持首责首抓、主业主抓,扛稳粮食安全重担,全市粮食产能保持在100亿斤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95亿斤左右,是全省乃至长江流域第一个百亿斤粮食产能大市。我市稳产保供的做法得到上级充分肯定,连续三年在全省春季农业生产视频会、全省秋冬农业开发现场会上作交流发言。
藏粮于地 多方位夯实增产丰收基础
肩扛责任,不负民望。如何让老百姓饭碗多装襄阳好粮,一直是作为农业大市在做的答卷:稳面积、稳产量,落实落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强化科技支撑,不断夯实粮食丰产丰收的基础。扩面积、优结构,是打好粮食增产丰收的基本保障。
千方百计扩大小麦面积,确保全市小麦面积只增不减;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巩固建设优质小麦生产基地300万亩,发展酿酒专用小麦订单面积20万亩、黑小麦1万亩。督促各地严格落实春夏播种计划,全方位宣传和鼓励农户多种粮食、种好粮食,确保秋粮面积只增不减。同时调优秋粮结构,提高粮食品质,巩固建设优质水稻生产基地250万亩、优质玉米生产基地250万亩,中高档优质稻面积达到80万亩以上。
如果说粮食产能需要由面积做保障,那么高质量的产能则需要高标准农田做依托。我市作为长江流域第一个粮食总产过百亿斤的地级市、全国第22个百亿斤粮食大市,一直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基础工程。目前,我市共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590多万亩。
市农业农村局根据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农田建设管理办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办法》等,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上实行“六制”:项目立项预审制、施工标段额度制、项目投资多元制、项目建设招标制、项目竣工验收制和项目管护责任制,有力推进全市高标准农田高质量建设,保质保量完成上级下达的建设任务。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提高了耕地质量,也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更促进了农业生产现代化。经过建设,打造了一批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农田,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和粮食增田增产增收。
藏粮于技 多层次构建科技引领高地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着力攻克粮食生产“卡脖子”技术,培育推广一批高产稳产、多抗广适、品质优良的新品种,促进产学研用企深度融合,给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
推广良种良法,着力提升科技支撑力度。大力推广优良品种,集成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大力推广绿色优质高效模式。重点推广“水稻-小麦周年全程机械化”“水稻-油菜周年全程机械化”等绿色高效模式,稳步示范“水稻+大球盖菇”等生态循环高效模式。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发展,实现化学农药减量增效,确保病虫害对全年粮食造成的损失率低于5%。
特别是在加快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上,推动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近年来,襄阳市始终把推动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农业提质增效的“先手棋”,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力推动了农民增收。以2021年为例,襄阳共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4项,先进实用科技成果转化39项,可持续发展模式10项,科技引领示范村13个,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参与完成的“长江中游优质中籼稻新品种培育与应用”项目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自2019年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以来,三年时间为襄阳、随州培养近1300名“回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示范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农村实用人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将广大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藏粮于策 多渠道增添绿色发展动力
“去年,合作社种植了红缨子酒用高粱1万亩、春高粱5000亩、夏高粱5000亩,春高粱预计亩产400公斤。我们与贵州的酒厂签订了合同,春高粱按5元/公斤、夏高粱按4元/公斤收购,种植户不用担心销路。”襄州区古驿镇绿谷丰合作社理事长马红光告诉记者,他去年流转土地6000亩、托管土地5000亩,与遵义市鑫惠粮油有限公司合作新建5万亩有机小麦基地,地块集中连片,全部进行无地界、大条块的机械化耕作,提高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持续抓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推进家庭农场规范发展。组织各县(市、区)对家庭农场名录系统数据进行更新;收集家庭农场参与全市十大农业产业链发展的典型案例,发挥示范带动效应。联合邮政储蓄银行,组织各县(市、区)开展新农信贷直通车活动,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金融服务。通过“新农信贷直通车”活动共发放贷款120笔4800万元,有效解决了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难题。去年相继评选出了襄阳市“十佳”家庭农场,开展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监测工作,对全市现有141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运营情况进行了监测,全市共推荐申报省级示范农场16家,全年新增“六有”家庭农场755家。
立足抗灾,狠抓抗灾夺丰收。自去年秋播以来,我市多次遭遇极端自然灾害,市农业农村局立足预警和服务,密切关注气象动态,及时通过工作群转发各级气象部门发布的重大气象信息专报,同时会商气象、应急部门研判灾害风险并发出预警,及时向乡镇服务中心、种植大户等转发农业气象预报、春耕春播气象服务专报等。
去年七八月份,我市先后遭遇三次强降雨过程,对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尤其是秋粮生产造成较大威胁。市农业农村局成立了8个农业生产抗灾救灾、秋粮生产工作专班,建立包保责任制,进行分类指导,解决突出问题。组织2.4万多台联合收割机参加秋收,成立各级抗灾工作组154个,投入资金1575万元,确保秋粮乃至全年粮食丰收。
2021年全市下发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13506万元,对我市832.79万亩粮食作物面积进行补贴,稳定了种粮农民收入,保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生猪产能全面恢复,目前全市生猪存栏335.59万头,生猪产能已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在这方面,种猪场和生猪规模养殖场流动资金贷款贴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全年共发放1834万元;支持襄阳正大三房种猪场成功申报畜禽养殖标准化部级示范场,奖补资金200万元;老河口牧原、金旭爵士创建无规定疫病区;襄州金旭种公猪站争创国家级核心种猪站……
原文链接:http://nyncj.xiangyang.gov.cn/zxzx/gzdt/202201/t20220107_268686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湖南省首届“湘药”发展大... 04-22
- 江门市农业农村局召开农产... 04-21
- 我市召开2025年海洋综... 04-21
- 江门市召开农村集体资产上... 04-21
- 全市智慧农业现场推进会议... 04-21
- 山东省薯类产业技术体系岗... 04-21
- 常熟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02-06
- 江苏省全面推进第三次全国... 02-06
- 九真山 02-06
-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2024... 09-18
- 农业农村部公布“中国渔政... 04-29
- 延边州不断提高农业综合行... 04-21
- 解读:晋中市2024年秸... 04-20
- 2024年晋中市农业农村... 04-11
- 晋中市农业农村局2024... 03-30
- 2024年市级以上惠民惠... 03-28
- 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 03-28
- 吉林省2024年放心农资... 03-27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08-24
- 致中共袁州区委鲁旭东书记...06-28
- 致中共宜春市纪委王玮书记...06-28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07-02
- 关于开展2021年度农业...06-16
- 关于调整2020年建国初...12-21
- 致滕州市荆河街道办事处党...07-01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05-22
- 致中共鄂尔多斯市委牛俊雁...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