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农业农村局聚焦高质量发展助力再生稻生产
今年,市农业农村局坚持把推动再生稻高质量发展,作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践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全市高质量发展再生稻面积68万亩以上,增加绿色优质稻谷产量超2.3亿斤,为我市粮食总产增幅居全省第三提供了有力支撑,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稳定和乡村振兴。
基础好。六安地处皖西,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转换的过渡带,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全年日照1876-2003.5小时,平均气温16.7-17.9℃。全市水稻播种面积常年保持在600万亩以上,其中近1/6田块温、光、水资源等条件均可用于再生稻生产,做到一次播种,两次收获。2020年,我市遭受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影响,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创新作为,因势利导将发展再生稻作为一项农业灾后生产恢复新举措,发展30余万亩再生稻,增加粮食产量1亿斤以上。在大灾之年有效补充了粮食因灾缺口,挽回了农户因灾损失,保障了农户全年收益,增加了农户发展再生稻的信心,为2021年高质量发展再生稻奠定了坚实基础。
谋划早。市农业农村局超前谋划,把再生稻作为实现粮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鼓励各县区因地制宜,进一步扩大再生稻发展面积,切实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20年12月18日市农业农村局印发《2021年全市再生稻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2021年再生稻生产目标任务与工作思路,将高质量发展再生稻作为2021年粮食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加以稳步推进取得实效。2021年2月7日,在《关于毫不放松抓好2021年粮食生产工作的通知》中,再次对高质量发展再生稻进行明确,进一步推动再生稻生产落实。
措施实。通过印发《关于发布2021年春夏播主要农作物主导品种的意见》,筛选确定了荃优822、丰两优3305、甬优4901等品种作为我市2021年再生稻主导品种,全面提高再生稻良种覆盖率。印发《再生稻生产技术要点的指导意见》,加强对再生稻生产的选种、育种、茬口、移栽、肥水管理、病虫防控、留茬收割等各项关键环节技术指导,提升农民种植水平,科学指导农户高质量发展再生稻生产。通过“两次示范、两次测产、两次品鉴”活动(即开展再生稻头茬和二茬两次现场会、开展头茬稻和二茬稻两次测产活动、开展头茬米和二茬米两次品鉴活动),积极发挥好基地示范引领作用,及时报道工作开展情况,宣传样板典型,为推进再生稻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效益高。全年高质量发展再生稻68万亩以上,平均二茬亩产可达150公斤—200公斤,较常规一季稻产量增幅达25%以上。今年,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安徽友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了“两系籼粳交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示范”,严格按照生产要求,落实关键技术,实现了再生稻头茬二茬双高产。经过省级专家田间实测:示范田头茬稻亩产752.9公斤,再生季亩产341.9公斤,“一种两收”亩产可达1094.8公斤!增产的同时效益大幅提高,二茬稻谷田间收购价可达4元/公斤,仅二茬亩收益达600元—800元,且二茬投入成本低,纯收益直追头茬,做到一次播种,两倍收益。我市大力发展再生稻,助农增收的做法多次被《农民日报》《朝闻天下》《安徽日报》等中央及省级权威媒体报道。
前景广。随着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再生稻米具有的品质优、食味佳、无污染等特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喜爱。今年,安医大附院就以11元/公斤的价格,从我市一次性订购再生稻米5万斤。从这两年生产实际来看,随着高产良种的推广及配套技术的完善,加之我市适宜的温、光、水资源等条件,再生稻“一种两收”种植模式得以快速发展。下一步,针对再生稻生育期短、成本低、效益高等诸多优势,将因地制宜推进优质再生稻基地建设,落实工作措施,加快粮食科技化应用。积极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政策及资金上对再生稻种植户予以适当倾斜。推深做实农业提质增效“6969”工程,重点抓好“良种、良技、良机、良田、良制”五良配套,持续推进再生稻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和标准化生产,积极培育引进龙头企业,打造本地特色再生稻品牌,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全产业链,不断开创再生稻发展新局面,推进粮食生产结构调优和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粮食高质量发展和促进乡村振兴打造皖西样板!
原文链接:http://nyncj.luan.gov.cn/zwzx/gzdt/494901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常熟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02-06
- 江苏省全面推进第三次全国... 02-06
- 九真山 02-06
- 描绘鱼米之乡兴化的和美共... 02-06
- 护航“平安年”!太湖渔管... 02-06
- 淮安区第三次土壤普查内业... 02-06
- 滨海打造特色优势农产品品... 02-06
- 骆马湖渔政:执法“组合拳... 02-06
- 秋季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 02-06
-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2024... 09-18
- 农业农村部公布“中国渔政... 04-29
- 延边州不断提高农业综合行... 04-21
- 解读:晋中市2024年秸... 04-20
- 2024年晋中市农业农村... 04-11
- 晋中市农业农村局2024... 03-30
- 2024年市级以上惠民惠... 03-28
- 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 03-28
- 吉林省2024年放心农资... 03-27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08-24
- 致中共袁州区委鲁旭东书记...06-28
- 致中共宜春市纪委王玮书记...06-28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07-02
- 关于开展2021年度农业...06-16
- 关于调整2020年建国初...12-21
- 致滕州市荆河街道办事处党...07-01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05-22
- 致中共鄂尔多斯市委牛俊雁...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