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乡村治理新模式 让村民从“局外人”变为“主人翁”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2月25日6时讯(通讯员 伍凤秋 陈雪)近年来,巴南花溪街道街道创新乡村治理模式,通过把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小组建在楼栋中、党员布在楼道里等措施,形成党建网格和治理网格“两网”融合,打造自治、德治、法治“三治”协同的“两网三治”乡村治理模式。
花溪街道先锋新村小区是安置房小区,这几年,居民们突然从单家独户转为小区集中居住,从农民变居民,大家对身份的转变和习惯的改变一时不能接受。
“以前小区居民经常在楼道乱堆乱放,还经常因为琐事邻里争吵。”发布会上,花溪街道办事处主任叶奇介绍,为了解决小区居民从农民变居民过程中引发的精神文化匮乏、管理难、邻里关系不协调等问题,街道打破现有的党支部设置模式,把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小组建在楼栋中,党员布在楼道里,并建立邻姐工作室,选聘特色楼栋长、先锋管家,组建五色志愿者队伍,形成党建网格和治理网格“两网”融合,自治、德治、法治“三治”协同的“两网三治”乡村治理模式。
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居民法治意识,街道通过聘请专业法律顾问、招募辖区法律行业工作者、联系援助律师、对接法律专业大学生等形式,为每个小区配备1名法律顾问,建成以区、街道、村三级纵向法律援助机构为主体,与工、青、妇、老、残等维权中心横向联合为载体,以村(居)法律援助微信群为阵地的法援服务网络,促使社会治安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更加完善。
如今,“两网三治”乡村治理模式全面连通了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实现了治理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村民思想从“局外人”到“主人翁”的转变,乡风民风从“矛盾不断”向“德法盛行”的转变。今年9月,花溪街道先锋村获评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qxlb/202112/t20211227_1023739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农业农村部召开黄淮海秋播... 11-06
- 农业农村部与内蒙古自治区... 11-05
- 习近平继续出席亚太经合组... 11-03
- 我省组织开展历史文化名城... 10-31
- 农业农村部应用新一批行政... 10-30
- 《全国“村字号”文体活动... 10-30
- 中国文明乡风大会“村BA... 10-30
- 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 夯... 10-30
- 农耕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 10-30
- 精品法治课 | 蝴蝶效应 08-19
- 筑牢自律防线,激发青春活... 08-19
- 以规章清理促立法质量提升... 08-19
- 保障农民工权益,一文读... 08-19
- 内蒙古:保障农民工工资支... 08-19
- 【大检动态】大武口区人民... 08-11
- 如何在乡村振兴上再加力?... 07-12
- 一图读懂|激活乡村土地生... 07-12
- 减少11项!《市场准入负... 07-12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08-24
- 致中共袁州区委鲁旭东书记...06-28
- 致中共宜春市纪委王玮书记...06-28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07-02
- 关于开展2021年度农业...06-16
- 关于调整2020年建国初...12-21
- 致滕州市荆河街道办事处党...07-01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05-22
- 致中共鄂尔多斯市委牛俊雁...0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