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民工法治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登录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农民工调研

【转作风 再出发 开新局】“量化”乡村建设成效,让乡村“一直美下去”

时间:2021-12-22 来源:中山市农业农村局政务网站 作者:佚名

  已编辑图片

  图片1.png
图注:阜沙镇罗松村中,河涌河水清澈,两名阿姨撑着小船打捞河涌垃圾。

  

  走在中山市阜沙镇罗松村中,河涌河水清澈,两名阿姨撑着小船打捞河涌垃圾,岸边旧时的闲置地被打造成青葱的小公园、小菜园、小花园和小果园,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与村子静谧的生活浑然一体。村民林姨感叹道,这两年村子变化很大,特别是门前这条河涌,违建全拆了,村里面还请了清洁员,每天巡逻,打捞垃圾,她们的居住环境改善了不止一点点。这样的改变离不开中山美丽乡村“比学赶超”的“好招数”。

  

  图片2.png

  图注:中山市三乡镇雍陌村罗三妹山公园。邓小平同志曾在此留下“不走回头路”的世纪强音。

  

  完善测评指标,促进乡村整体提升

  去年,中山启动了面向全市235个村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比学赶超”评比机制,组织第三方工作组每月对各镇街的村居环境进行实地测评,从客观成绩来看,各镇街全年的综合表现均达到80分以上,比2020年年初时有明显提高,全市干净整洁村达标率100%。

  作为“比学赶超”的2.0版本,市委农办今年制定了《中山市美丽乡村指数测评工作方案》,设立中山美丽乡村建设“大擂台”。“美丽乡村指数”的测评内容更丰富、测评机制更完善。在去年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主的测评基础上,增加了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公厕风貌提升、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村民知晓度和满意度、基层治理等多个方面的指标,以及对镇街完成第三方测评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的评价。通过这些指标的完善,督促镇街和乡村想方设法提升乡村的整体发展水平,提高对村庄问题整改、整治的重视程度。

  升级测评系统,形成测评整改闭环

  “拍照留底记录上传数据,系统就会自动归档入库。”今年3月,全市开展了首次美丽乡村指数月度测评,据第三方测评人员介绍,根据市委农办新出炉的测评方案,今年第三方公司对评分系统进行了升级,对数据采集进行了优化,并针对考评需要整改的“黑点”,开发出独立的整改系统。图片上传后可直接定位“黑点”位置,镇街可以准确找到“黑点”进行后续整改,既方便对“黑点”进行回头看,形成次月“整改落实”部分的分数,又有效提高镇街人居环境整治效率,形成检查、整治、回查的闭环,避免测评流于形式。

  市委农办专职副主任陈柳斌介绍,第三方公司每月按比例随机抽取村居进行实地测评、取证记录、客观评价,市委农办则对每月的测评结果进行全市排名通报,成绩优秀的镇街将得到资金奖补,而连续3次排名在后三名且实地测评得分在90 分以下的镇街,则会被约谈。通过以奖促干、以惩促治的机制,促进镇街在乡村振兴五大建设上整体提升。

  

  图片3.png

  

  创新测评办法,鼓励基层争先创优

  “今年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推动乡村全域、长效美丽。”陈柳斌介绍,“美丽指数”不仅在意人居环境整治情况,关注点覆盖到乡村的全面发展上。为此在去年的测评基础上,新增加了“创先争优”指标,权重达10%,当中涵盖“三线”整治提升试点、集合众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等多个细致指标。在新加分项的吸引下,今年以来,镇街相继推出创先争优举措。比如开展农房风貌管控和提升,部分镇街因地制宜部署开展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并出台相关方案,设计编制了农房样式图集供村民建房参考;多个镇街探索实施建房图集和农房带图审批制度,出台宅基地建房审批操作指南及设立宅基地窗口;开展妇女微家创建活动,18个镇街成立妇女微家并开展创业就业、乡村美化等相关服务活动;推进农村公厕风貌提升行动,全市90座农村公厕风貌提升任务中69座已完工,15座在施工中;推进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各镇街相继开展美丽乡村宣传活动,并积极推广新产品新技术,大力培育示范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入新产业新业态,提高村集体收入。另外,还有6个镇街积极申报开展农村集体成员身份认定及股权到户改革试点。

  由此可见,测评不仅仅是促进了分数上的变化,也激发了镇街积极创新、主动作为的动力。


原文链接:http://nync.zs.gov.cn/zwgk/gzdt/content/post_204217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法治网 nmgfzw.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8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