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民工法治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登录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农民工资讯

2021年冬小麦苗情通报及田间管理指导意见

时间:2021-12-08 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2021年度冬小麦播期主要集中在9月中旬,与去年相当,整体出苗率95%以上,现处于分蘖期,苗情属正常较好水平。

  入秋以来,全区降水较往年同期偏多。9月,中部干旱带、南部山区分别出现40.2~85.4mm、134.4~165.6mm降水;10月,两地区分别出现24.0~44.4mm、46.2~100.4mm降水。受多发性、阵发性、散发性降雨天气过程影响,今年冬小麦播种持续时间较往年偏长,但大部集中在9月中旬。受10月同期气温较常年偏低0.1~1.3℃影响,分蘖期较往年略有延迟。

  土壤墒情监测数据:9月9日南部山区0~40cm土壤平均含水量为14.40~21.14%,9月30日为15.24~23.05%,10月12日为18.58~23.86%,11月2日为18.66~22.48%,11月16日为19.58~23.34%。适宜的墒情为冬小麦出苗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水分条件。

  彭阳县农技中心调查数据,塬地冬小麦基本苗平均28.3万株/亩,单株分蘖2-4个,平均2.4个,单株次生根2-4条,平均2.8条,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0.2个、0.6条,每亩总茎数85.1-116.4万株/亩,平均96.2万株/亩,比去年同期增加0.9万株/亩;川、台地基本苗平均30.4万株/亩,单株分蘖2-4个,平均2.1个,与去年同期持平,单株次生根2-4条,平均2.4条,比去年同期增加0.3条,每亩总茎数82.1-110.6万株/亩,平均94.1万株/亩,与去年同期持平;山地基本苗平均25.5万株/亩,单株分蘖1-3个,平均0.9个,次生根1-3条,平均1.1条,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0.1个、0.2条,每亩总茎数37.5-69.6万株/亩,平均48.5万株/亩,比去年同期减少2.4万株/亩。

  同心县农技中心调查数据,冬小麦基本苗平均为14.61万株/亩,单株分蘖2-5个,平均2.8 个;次生根3-5条,平均为4.3条;总茎数48.2万株/亩-78.9万株/亩,平均55.52万株/亩。

  据农业农村部和中国气象局会商预测,受拉尼娜现象影响,我区冬季可能偏冷,发生寒潮可能性大,明春可能发生春旱。因此冬麦种植区域需特别注意加强冬小麦越冬及早春田间管理。

  一、防范低温冷害。一是开展越冬镇压,使根土密接,提高保暖防冻能力,也可以采取增施农家肥、均匀覆盖秸秆等方式防冻保苗;二是强化早春田管,立足于“早”、抓好“促”字,开春即抓紧开展镇压划锄增温保墒,促进根系发育和养分转化,减轻低温冷害影响;三是坚持以肥促长,对遭受冻害的麦田,分类施肥补救,促进恢复生长,争取小蘖赶大蘖、大蘖多成穗;四是全膜覆土穴播小麦要及时放苗、压膜,防止麦苗“顶膜”和大风揭膜,影响覆膜效果,确保安全越冬。

  二、防范早春干旱。一是农艺保墒。早春即采取耙耱划锄镇压等措施,去除枯叶,弥合裂缝,消除坷垃,提温保墒,促进小麦返青生长。有灌溉条件的田块,在灌溉后采取浅中耕,切断土壤表层毛细管,减少蒸发;无灌溉条件的等雨蓄水,采取中耕、高培土的措施,减少土壤蒸发,增加土壤蓄水量。二是化控增湿。叶面喷施抗旱保水剂,增加植物的抗旱性,可用尿素、磷酸二氢钾溶液或过磷酸钙浸出液连续进行多次喷雾,增加植株穗部水分,降温增湿,为叶片提供必需的水分及养分。

  三、做好应急准备。提前做好低温冷害及早春干旱预案,及早做好肥药等农资需求调度,抓好生产储备,加强余缺调剂,强化质量监管,保障明春增施返青肥、促弱转壮需求,鼓励引导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参与抗灾稳产保供行动。

  四、精准指导服务。利用冬闲时节,组织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技术培训指导和答疑活动,落实防冻抗旱措施。


原文链接:http://nynct.nx.gov.cn/xwzx/zwdt/202112/t20211201_317809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法治网 nmgfzw.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8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