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花钱“买”实习? 小心掉陷阱
毕业季来临,数百万的应届毕业生陆续步入职场。近日,部分中介和企业摸透了毕业生求职“眼光高”的痛点,推出付费“买”实习业务,来满足毕业生对知名企业的求职诉求。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909万,同比增加35万。另据中国青年网不久前的调查显示,76.29%的大学生认为缺乏实践和工作经验是就业中最令人困扰的事情。实习,成为大多数大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在求职竞争中脱颖而出最直接的办法。要想得到一个亮眼的实习经历,有些大学生甚至不惜花费高额费用,因此,“付费实习”“天价实习”等关键词频频成为网络热点。
据了解,很多从事于留学等工作的中介同时身兼互联网、投行、会计师事务所等受大学生欢迎的岗位实习中介。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超过21万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实习中介、人才中介”,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人才中介相关企业。其中,有近14万家相关企业成立于5年之内,有2万多家相关企业成立于1年以内,占比超10%。从区域分布来看,我国人才中介相关企业较多分布于广东,有13万余家,占比62%。
付费实习对自己能力的增长有帮助吗?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购买过此项服务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买”来的实习经历“挺水的”。“实际情况与中介承诺不相符的情况比比皆是,更不要说花了钱仍然没找到实习的情况。”
不少网友认为,大学生实习付费就是个陷阱。“中介利用学生毕业后急着找工作的心理,趁此机会赚黑心钱,在对方交完钱后直接消失。就算毕业生成功进入大厂实习,被安排的也都是和专业没关系的工作。”一名网友表示。
不少大学生和高校教师认为,从就业本身来看,应不断积累职业经验,尽早适应职场与社会,宜早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用高额中介费“买”实习经历更是不可取。
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博士孟久儿表示,从表面上看,实习乱象似乎与学生自身的就业焦虑以及选择实习单位的盲目性有关;从深层次上看,则与一些高校提供的实习机会不充足、就业创业方面的指导不充分、相关部门对提供实习类业务的中介机构监管不严格等密切相关。高校应切实负起组织实习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主管部门应加大对相关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企业也应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原文链接:http://smsnyj.sm.gov.cn/ztzl/xyzl/202108/t20210803_1690150.htm
- 常熟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02-06
- 江苏省全面推进第三次全国... 02-06
- 九真山 02-06
- 描绘鱼米之乡兴化的和美共... 02-06
- 护航“平安年”!太湖渔管... 02-06
- 淮安区第三次土壤普查内业... 02-06
- 滨海打造特色优势农产品品... 02-06
- 骆马湖渔政:执法“组合拳... 02-06
- 秋季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 02-06
-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2024... 09-18
- 农业农村部公布“中国渔政... 04-29
- 延边州不断提高农业综合行... 04-21
- 解读:晋中市2024年秸... 04-20
- 2024年晋中市农业农村... 04-11
- 晋中市农业农村局2024... 03-30
- 2024年市级以上惠民惠... 03-28
- 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 03-28
- 吉林省2024年放心农资... 03-27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08-24
- 致中共袁州区委鲁旭东书记...06-28
- 致中共宜春市纪委王玮书记...06-28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07-02
- 关于开展2021年度农业...06-16
- 关于调整2020年建国初...12-21
- 致滕州市荆河街道办事处党...07-01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05-22
- 致中共鄂尔多斯市委牛俊雁...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