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加快优质专用麦产业链建设
我省小麦全产业链融合体联席会日前在涡阳召开。与会专家和小麦加工企业负责人聚焦优质专用小麦产业链建设建言献策,呼吁重点解决好目前小麦生产上“品种混种、收购混储、单产不稳、专用困难、效益不高”等问题,探索一条小麦“单种、单收、单储和专用”的“产销加”一体化模式。
从收益上看,优质专用小麦售价较高,对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去年夏收优质专用小麦订单平均每公斤加价0.2元至0.4元。贵州茅台专用小麦订单收购价格高达2.25元/斤。”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局副局长吴志伟介绍,目前,全省共发展优质专用小麦2298万亩,占总面积的53.4%,实现了优质专用小麦占比过半的跨越。“但我省真正优质优价的订单面积只有1000多万亩,一些生产基地种植的优质原料未能与加工企业充分对接,未能按需要组织标准化生产。这些优质专用麦产业链上的短板亟待补齐。”吴志伟说。
“优质小麦必须集中规模种植、分类收割、单独存放,专门加工。再好的品种混在一起,加工出的食品质量也受影响。”安徽正宇面粉有限公司董事长曹云宇认为,只有选择合适的高纯度小麦品种进行加工,才能做出色香味俱佳的面食。“小麦品种只有规模种植,单独收割、储存、加工才会最大限度提升自身的附加值。”曹云宇说。
专家认为,要利用现代物联网技术助力优质专用麦产业链建设。“以市、县、乡镇为索引,对全省范围内所有开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的种植主体名称、种植面积和品种、订单对接、溢价能力、联系方式等全面统计汇总。”省农科院作物所小麦专家汪建来研究员表示,信息要具体到种植户、地块、品种,实现农民成“片”种麦、企业按“图”买粮,为优质专用小麦后续二三产业链接铺平追溯通道,实现原粮品质可追溯。
安徽省常年小麦种植面积4250万亩,总产量330亿斤以上,均居全国第三位,发展优质专用麦空间很大。省农科院院长、省小麦全产业链融合体理事长徐义流研究员指出,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生产端发力,形成优质专用皖麦政、产、学、研、推、储、用多方合作机制。“通过抓大县、大片和大户建设,大力推进优质专用小麦整建制规模化种植,实现县域内同类型品种集中种植不超过5个,单个种粮大户种植1个品种,最大限度的保证在统一生产管理下,小麦商品性的高度一致,辐射带动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大面积均衡增产。”徐义流说。
原文链接:http://xxgk.bozhou.gov.cn/XxgkContent/show/1415623.html
- 常熟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02-06
- 江苏省全面推进第三次全国... 02-06
- 九真山 02-06
- 描绘鱼米之乡兴化的和美共... 02-06
- 护航“平安年”!太湖渔管... 02-06
- 淮安区第三次土壤普查内业... 02-06
- 滨海打造特色优势农产品品... 02-06
- 骆马湖渔政:执法“组合拳... 02-06
- 秋季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 02-06
-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2024... 09-18
- 农业农村部公布“中国渔政... 04-29
- 延边州不断提高农业综合行... 04-21
- 解读:晋中市2024年秸... 04-20
- 2024年晋中市农业农村... 04-11
- 晋中市农业农村局2024... 03-30
- 2024年市级以上惠民惠... 03-28
- 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 03-28
- 吉林省2024年放心农资... 03-27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08-24
- 致中共袁州区委鲁旭东书记...06-28
- 致中共宜春市纪委王玮书记...06-28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07-02
- 关于开展2021年度农业...06-16
- 关于调整2020年建国初...12-21
- 致滕州市荆河街道办事处党...07-01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05-22
- 致中共鄂尔多斯市委牛俊雁...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