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脂质研究获得突破
近日,从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传来消息,该院在鱼类脂质研究方面获得突破。
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是人类和包括鱼类在内的所有脊椎动物的必需脂肪酸(EFA),主要包括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促进人的大脑发育和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作用。鱼类等水生动物是人类获取LC-PUFA的主要食物来源,而畜禽及鸡蛋和牛奶中含量很低。
一般而言,淡水鱼和洄游性鲑鱼具有将十八碳亚麻酸和亚油酸合成LC-PUFA的能力,而绝大部分海水鱼的LC-PUFA合成能力缺乏或很弱,所以其配合饲料中需要添加富含LC-PUFA的鱼油才能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对EFA的需要。
我国是鱼油第一进口国,超过2/3鱼油来自进口,每年消耗全球鱼油总量的50%—60%,急需研发利用其他油脂替代鱼油的技术,以解决水产养殖对鱼油依赖性过强的“卡脖子”问题。
该院课题组近10多年来专注鱼类脂质营养与代谢调控机制研究,在鱼类LC-PUFA合成特性及调控机制、鱼类脂肪酸精准营养及配合饲料的鱼油替代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突破。
该课题在黄斑蓝子鱼中首次报道海水鱼具有LC-PUFA合成能力且该能力与水体盐度有关,修正了鱼类营养学界普遍认为的“海水鱼缺乏LC-PUFA合成能力或该能力很弱”的观点,并从该鱼中克隆到5种LC-PUFA合成关键酶基因并完成功能鉴定,包括2种脂肪酸去饱和酶及3种碳链延长酶基因,从而使该鱼成为LC-PUFA合成途径被完全阐明的首个海水鱼类。
此外,该课题组还对金鲳、石斑鱼、罗非鱼等我国南方重要养殖鱼类的LC-PUFA合成能力及必需脂肪酸需求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已初步研发出可进行产业化推广应用的金鲳高效环保配合饲料。上述研究成果不仅对于全面阐明鱼类LC-PUFA合成调控机制这一重要科学问题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而且对于提高鱼油替代技术、降低水产配合饲料对鱼油的依赖,为解决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鱼油“卡脖子”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原文链接:http://nyncj.shenyang.gov.cn/releaseCms/dynamicArticle.do?siteCode=SYNW&selfSiteSiteId=151088473035277&columnLogicId=151088484055665&navigationSiteId=151088484055665&isWap=0&logicId=161648185668945
- 常熟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02-06
- 江苏省全面推进第三次全国... 02-06
- 九真山 02-06
- 描绘鱼米之乡兴化的和美共... 02-06
- 护航“平安年”!太湖渔管... 02-06
- 淮安区第三次土壤普查内业... 02-06
- 滨海打造特色优势农产品品... 02-06
- 骆马湖渔政:执法“组合拳... 02-06
- 秋季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 02-06
-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2024... 09-18
- 农业农村部公布“中国渔政... 04-29
- 延边州不断提高农业综合行... 04-21
- 解读:晋中市2024年秸... 04-20
- 2024年晋中市农业农村... 04-11
- 晋中市农业农村局2024... 03-30
- 2024年市级以上惠民惠... 03-28
- 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 03-28
- 吉林省2024年放心农资... 03-27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08-24
- 致中共袁州区委鲁旭东书记...06-28
- 致中共宜春市纪委王玮书记...06-28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07-02
- 关于开展2021年度农业...06-16
- 关于调整2020年建国初...12-21
- 致滕州市荆河街道办事处党...07-01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05-22
- 致中共鄂尔多斯市委牛俊雁...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