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从五方面着力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但要看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
一方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仍需持续加力。脱贫地区发展基础仍然较为薄弱,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部分脱贫人口存在着返贫风险。有的地方扶贫产业基础薄弱,项目建设零散,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市场竞争力、抗风险能力不高。有的地方存在帮扶资金、项目等政策依赖,市场化帮扶机制还不健全,长效化的社会帮扶大格局和多元主体帮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另一方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就是农村发展不充分。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明显短板,进村入户道路建设不足,水电路气房等设施存在不同程度重建设、轻长效管护现象。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城乡差距大。农村人才队伍短缺,生产经营人才、公共服务人才、治理人才普遍短缺,“引不进、留不住”的现象比较突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有待巩固,农业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比较突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笔者认为,要从人口流动、财政投入、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安全发展五个方面明确方向和重点,可以概括为人、钱、产、美、安五个着力点。
抓好“人”的着力点,推进双向城镇化。“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传统农业回报相对较低,农业比较效益下降,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要继续推动城镇化,通过融入城市发展、在城市就业,不断增加收入,努力向中等收入群体迈进。要进一步引导从城镇向农村的人口反向流动,鼓励有一定资金、一定技术、一定资源、一定经验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农村“三新”经济发展,鼓励部分农户扩大经营规模,部分农户转型为家庭农场,大部分农户兼业化发展。同时,加强对农民农业生产技能、经营技能培训,特别是一些普及性培训,逐步建立职业农民认证体系。鼓励各地根据要素禀赋和发展实际建设农民创业园、农村电商孵化园、农业创客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为创业者提供有效服务。
抓好“钱”的着力点,优先配置公共服务资源。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我国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有效地提升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在新阶段,应把对支持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完善城乡教师双向流动机制。增加农村基本医疗服务投入,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站、服务网建设,改善乡村医生待遇,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增加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补助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采取“带牙齿”的硬措施,切实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加大县域金融机构对农信贷投放的激励力度,强化政策性金融的政策引导力,规范和扶持农村合作金融。
抓好“产”的着力点,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规模化经营,引导品牌化营销,促进乡村特色资源与城市多样化需求匹配衔接,实现小农贫困户与现代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有针对性地开发观光采摘、生态休闲、文化体验、健康养老、民宿美食、民族风情等新兴产业,通过为城市消费者提供丰富的体验创造价值增值。加快“互联网+现代物流”融合发展,推动城市居民对偏远地区物品的消费需求。通过物流体系和电子商务平台,将偏远农村生产端与城市消费端连接起来,促进城乡市场的充分发展。积极探索电商直播,降低农民参与门槛,通过实时互动方式提升用户体验,激发用户消费愿望。
抓好“美”的着力点,推动绿色发展。加快传统农业的绿色化改造和绿色转型,汲取生态产业经验,以发展视角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环境整治方案要充分衔接未来人口规模以及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错配。保护好绿水青山和田园风光,保留住独特的乡村风貌和乡土味道。多从农民角度考虑,多听农民呼声,提升农民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抓好“安”的着力点,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对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系统各项规划,构建层次清晰、工具多样、互相补充的防范因灾致贫返贫长效体系,切实提高农村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适当提高灾贫叠加地区受灾群众生活救助标准。推进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工程。针对农村出现的新型致贫产业风险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推进农村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安全管理组织建设,改善消防安全条件。建立乡村重大疾病疫情防范应对机制。
原文链接:http://nynct.fujian.gov.cn/xxgk/gzdt/xxkd/202105/t20210524_5600106.htm
- 常熟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02-06
- 江苏省全面推进第三次全国... 02-06
- 九真山 02-06
- 描绘鱼米之乡兴化的和美共... 02-06
- 护航“平安年”!太湖渔管... 02-06
- 淮安区第三次土壤普查内业... 02-06
- 滨海打造特色优势农产品品... 02-06
- 骆马湖渔政:执法“组合拳... 02-06
- 秋季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 02-06
-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2024... 09-18
- 农业农村部公布“中国渔政... 04-29
- 延边州不断提高农业综合行... 04-21
- 解读:晋中市2024年秸... 04-20
- 2024年晋中市农业农村... 04-11
- 晋中市农业农村局2024... 03-30
- 2024年市级以上惠民惠... 03-28
- 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 03-28
- 吉林省2024年放心农资... 03-27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08-24
- 致中共袁州区委鲁旭东书记...06-28
- 致中共宜春市纪委王玮书记...06-28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07-02
- 关于开展2021年度农业...06-16
- 关于调整2020年建国初...12-21
- 致滕州市荆河街道办事处党...07-01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05-22
- 致中共鄂尔多斯市委牛俊雁...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