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让农业产业链不再“缺环”
“当前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痛点在大龙头缺少,难点在大品牌缺乏,堵点在产业链缺失。”最近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全力以赴补链延链强链,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百千亿特色农业产业链,推动优势资源产业化发展。
补齐产业链短板,是湖北从产量大省向产业强省转变的关键。像生猪、茶叶、香菇、小龙虾、优质大米、粮油等农产品,湖北每年的产量都相当可观,但不是每种产品都在本地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的缺失,导致大量产品只能作为原材料运往外地,产品的附加值流了出去,留下来的利润空间却很小。比如,湖北省年生猪出栏量居全国前列,但很大一部分外调出去了,几乎没有深加工,利润的大头给了别人,而风险和压力全留给了自己,是典型的“产猪多、产粪多、产值少”。全省还有不少产业跟生猪产业一样,环节缺失的现象严重,其直接后果是大产量没有带来大产值。
农产品规模大,只是提供了良好基础和初始条件,在“有中生优”上谋出路,才能获取更大价值。如果自家的大螃蟹被人家拿回去贴个标签就身价倍增,自家的高等级茶叶变成人家品牌的原材料,自家的优质油菜最后被外地龙头企业榨干利润,充其量就只是全产业链的初始原料供应者,无法从中获取高利润、高回报、高收益。为优势农产品布局产业链,是提升竞争力、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抓住农产品加工业这个农村产业发展的“牛鼻子”,需要在“大抓产业、抓大产业”上出思路、在从“卖资源”到“卖品牌”上想办法、在补齐农业产业链上下功夫。
农业发展的本质是产业链,产业链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历史趋势,同时也是农业低利润、高风险的特性使然。现在农业产业链也不再局限于第一产业,而是包括第二、第三产业等与农业关联产业在内的大农业体系结构。湖北是农业大省,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实现就地加工转化增值,既能推动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也能稳住农民的“钱袋子”。决不能只埋头盯着产量大不大,更要瞄准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算好全产业链这笔大账。
未来竞争,可能不是优质产品和服务的竞争,也不是渠道为王的竞争,而是控制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对一个地方来讲,必须“跳出农业抓农业”,从耕种收到产加销,各个环节无缝咬合,形成高效的分工合作,实现产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让希望的田野长出的不只是农产品,更是一个个高附加值的富民产业。
原文链接:http://nync.ln.gov.cn/nyyw/qgnyxxlb/202102/t20210220_4085800.html
- 江门市农业农村局召开农产... 04-21
- 我市召开2025年海洋综... 04-21
- 江门市召开农村集体资产上... 04-21
- 全市智慧农业现场推进会议... 04-21
- 山东省薯类产业技术体系岗... 04-21
- 常熟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02-06
- 江苏省全面推进第三次全国... 02-06
- 九真山 02-06
- 描绘鱼米之乡兴化的和美共... 02-06
-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2024... 09-18
- 农业农村部公布“中国渔政... 04-29
- 延边州不断提高农业综合行... 04-21
- 解读:晋中市2024年秸... 04-20
- 2024年晋中市农业农村... 04-11
- 晋中市农业农村局2024... 03-30
- 2024年市级以上惠民惠... 03-28
- 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 03-28
- 吉林省2024年放心农资... 03-27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08-24
- 致中共袁州区委鲁旭东书记...06-28
- 致中共宜春市纪委王玮书记...06-28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07-02
- 关于开展2021年度农业...06-16
- 关于调整2020年建国初...12-21
- 致滕州市荆河街道办事处党...07-01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05-22
- 致中共鄂尔多斯市委牛俊雁...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