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民工法治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登录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三农资讯

广东农民合作社开启数字化转型之路

时间:2020-12-21 来源: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

广东将着力培育一批优质的数字农民合作社。

  “合作社能让农民形成队伍,统一与新技术有机衔接,构建整体产品品牌形象,共同提高市场竞争力,是带动农户共同发展数字农业的最佳载体。”

  在近期举办的广东省农民合作社数字农业培训班暨2020世界数字农业大会数字合作社论坛上,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黄智饶表示,当下数字农业蓬勃发展,他期待通过持续的培训工作,广东也可以培育出一批优质的数字农民合作社,把握数字农业发展方向,提高农产品质量及市场竞争能力。

  观全局

  制定战略布局,探索推进路径

  “哪怕只是一个环节、一个终端、一个制度的数字赋能,都将如同燎原之火,成为改变三农现状的磅礴力量。”活动上,广东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钟继军对“数字农业的战略布局与推进路径”进行解读。

  2016年,伴随着《农业电子商务试点方案》的出台,我国数字农业逐步启航,一系列农业重要政策不断推出,持续聚焦农业数字化发展。此后,广东全力规划数字乡村战略布局,《广东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下称“计划”)以及《广东省数字乡村发展试点实施方案》(下称“方案”)相继出台。计划提出要加快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消费体系融合,完善农村数字化管理水平,实施“三个创建”,推动“八个培育”。在此基础上,方案则提出要建立省数字乡村发展试点工作协调机制,并在10个县(市、区)、20个镇(街道)开展试点工作。

  然而,核心关键技术研发滞后、信息数据资源共享、财政经费保障不足等难题,让我国数字农业发展道路频频受阻。

  打破数字农业发展“瓶颈”,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是重要角色。钟继军认为,合作社带头人、社员应在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背景下,主动学习农业新理念、新技术,提升数字化技能操作及管理能力,积极融入“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等创建活动。

  做好“数字化服务”是合作社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农民合作社将依托专业化数字服务,统筹整合合作社经营、管理等信息,为农户提供精准化的生产、销售、金融、物流等社会化服务,并携手农业企业等共同用好数字技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搭建设施完备和功能多样的数字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康养基地等。

  落实践

  用好数字金融,推动智慧生产

  12月18日,广东“十四五”规划正式出炉,培育壮大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再次成为广东省未来五年的工作焦点之一。其中通过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业保险,广东将着手为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充足金融支撑。

  作为广东金融支农的国家队和主力军,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早已全面布局。据该行三农金融部经理杨艳芬介绍,通过创新推出惠农“e贷”等一批数字化产品,该行为一批广东农民合作社及时缓解了资金之难。

  据悉,惠农“e贷”是农业银行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专门为农民设计的一款线上化、批量化、便捷化、普惠化的贷款产品,着力解决农民贷款难、担保难、抵押难问题。该产品适用于广泛涵盖从事特色产业经营、农村电商购销、农业产业链供销以及在农行有金融资产或信贷关系等的农户,贷款可用于生产经营和消费。

  为精准匹配农户需求,打造专业化金融服务,杨艳芬表示,未来“农户信息建档”将是该行工作的重点项目。“我们的业务员会定期下沉走访,与当地村委对接,有贷款需求的农户可直接到村委登记。”

  作为全省首家上线粤省事贷款项目的金融机构,目前,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累计放款7万户,贷款余额268亿元,真正走出一条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

  除用好金融工具之外,农村电商的崛起,也是推动农村地区智慧化生产的重要举措。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经济格局不断重塑的背景下,农村电商发展迎来逆袭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很多家庭都从网上采购食物,并形成消费习惯,促进了农村电商的发展。”但华南农业大学茂名现代农业研究院副院长赵汴同时表示,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物流仓储冷链、农村电商品牌建设等难题依然摆在我们面前。

  对此,赵汴总结道,后疫情时代,应加快完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通过农村与物联网设备相联结,实现产品生产质量安全信息与消费者共享,从而让消费者放心购买和消费。

  论创新

  打造专业服务,实现转型升级

  “农民合作社发展过程应保持创新精神,警惕思维定式,不能只依靠政府的支持,而是要通过市场配置资源,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培训班上,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副处长丁艳平对“广东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路径”进行了剖析,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农民合作社将从“生产导向型”转变为“市场导向型”。

  当前,几乎每个农业领域都出现产能过剩现象。丁艳平表示,时代变革下,农民应该要向“企业家”身份转换。“农户要学会培育自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掌握市场话语权;过去农户‘单打独斗’的传统模式也将会被改变,农民合作社的力量将更加凸显。”

  要真正与时代接轨,农民合作社还要逐步实现数字化升级转型。丁艳平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对广东农民合作社发展提出几点建议:首先是要树立合作意识,由于“小农经济”的历史遗留影响,各生产者之间意识不到合作价值,应主动分专业、分产业联合形成规模化,掌握市场话语权;其次是要建立规划化管理,专注打磨当地特色农产品,突破对外合作发展瓶颈,避免出现农业生产“内卷”现象;最重要的是,由于我国农村资源分散,应利用政府力量搭建组织体系,以整体方式与外部机构对接。具体操作上,农户通过资金、技术、土地等要素入股农民合作社,形成利益联结组织;农民合作社组织形成联合社;服务中心围绕联合社提供精准服务,“让专业化服务,支撑起产品的附加值”。

  截至目前,广东全省农民合作社数量已达4.93万家,入社农户53万户,带动农户117万户,入社农户户均增收3000多元。2019年,全省有430个合作社承接“一村一品”项目,占比43%,农民合作社逐步成为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此外,31个县级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投入运营,7个县(市、区)建立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和管理制度。

相关附件:


原文链接:http://dara.gd.gov.cn/nyyw/content/post_3155227.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法治网 nmgfzw.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8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