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民工法治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登录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三农资讯

[甘肃] 今年甘肃省粮食总产1200万吨

时间:2020-12-21 来源: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作者: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关于2020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统计数据显示:甘肃省粮食面积3957万亩、产量达到1202万吨,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近年来,甘肃省以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持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尤其是2019年以来,农业农村部门认真履行牵头抓总负责,组织各地建设高标准农田462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262万亩,通过管灌、喷灌、微灌及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仅减少了灌溉用水,调整了农业用水结构,而且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达到了提质增效、绿色生产的目的。另一方面,甘肃省大力推广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全省旱作农业推广面积每年稳定在1500万亩以上,用35%的面积贡献了65%的粮食产量,为全省粮食总产量先后跨上1000万吨、1100万吨和1200万吨台阶提供了重要支撑。

    近年来,甘肃省立足省情实际,确立抗旱和节水这两大主题,积极构建现代农田高效节水技术体系,大力发展以丝路寒旱农业为核心的新型农业节水技术,有效促进了高效节水农业的全面发展,为全省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河西、沿黄灌区突出一个“节”字,重点在节约用水、提高水的效益、增加收入上做文章。

    全省每年实施微灌、喷灌、管灌等农田高效节水技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实现亩节水150-250立方米,亩节本增效200-300元;在中东部旱作区突出一个“集”字, 围绕蓄住天上水、保住土壤水、用好地表水,紧扣“提水、保水、蓄水、拦水、截水”五大环节,在有水源的区域,通过提水蓄水集水后实施滴喷灌,或实施软体集雨窖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节水增效;在南部山区突出一个“截”字,以“修梯田、建水窖、铺地膜、调结构”为基础,积极发展注水补灌、移动滴灌、软体水窖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坚持走出一条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原文链接:http://nyncw.sh.gov.cn/xyyw/20201216/dd6c9913668749648f0d477224021e16.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法治网 nmgfzw.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8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