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民工法治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登录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三农资讯

[广西] 武姜村的“梅”好生活

时间:2020-12-21 来源: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作者:

    “刚开车去看青梅回来,车脏了,咱得给它洗个澡!”12月13日中午,大新县榄圩乡武姜村伏祥屯脱贫户农培海边洗着去年花13万元买来的新车边说。

    开车去青梅果地干活,闲时去县城逛街,这样的生活对于武姜人来说,以前只能是“望梅止渴”,可现在,却变成实实在在的事情。

    “我们村建档立卡户共有226户,现在90%脱贫户已经买上轿车。”武姜村党支部书记赵福祥说。

    武姜村地处大山深处,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称,交通闭塞曾经让该村备受贫困煎熬,“武姜”也一度成为贫困的代名词。

    在党员赵福祥的带动下,武姜村村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青梅产业。青梅种植规模从2015年的1000亩,发展到现在的7500亩,惠及全村群众。

    此外,赵福祥积极联系崇左市政协牵线搭桥,组织闽粤客商老板直接到村里收购,仅此一项,实现年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成为广西“青梅第一村”,该村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

    脱贫摘帽的贫困户,开始追求新生活,武姜村出现了“购车热”。

    今年43岁的农培海,一家4口人,仅有两亩耕地。2007年,农培海从广东返乡创业,后来开辟荒山种下10亩青梅。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青梅树开始有好收成,农培海一下子摘掉贫困的帽子。这几年,仅青梅一项,他家每年收入就在7万元以上。“开着轿车去看青梅,这种感觉很好,腰板子也挺得直直的。”谈起近年来的变化,农培海笑逐颜开。

    回忆当初买回新车的幸福时刻,武姜村那咘屯脱贫户黄利红一度激动得热泪盈眶。那天,当她花18万元购买的轿车在村民的羡慕目光中徐徐开进村子时,她多年来付出的汗水和泪水一下子被幸福淹没……8年前丈夫因病去世,儿子读书,婆婆年老多病,黄利红用瘦弱的肩膀撑起一个家。多年的辛劳,终于得到回报。2017年,黄利红10年前种下的400多棵青梅,给她带来18万元的收入。“没有党的好政策,我不会过上这样好的生活!”黄利红深有感触地说。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富起来的武姜村,实现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双丰收。谈起武姜村近年来的村风文明,该村第一书记雷洪向如数家珍:迷信的人少了,相信科学的人多了;铺张浪费的人少了,勤俭节约的人多了;乱扔垃圾的人少了,讲究卫生的人多了。

    站在武姜村中,举目四顾,漫山遍野的青梅树映入眼帘,行走在村道上,但见楼房错落有致,整洁的水泥路四通八达;村道上,各种品牌的轿车随处可见,让人处处感受到脱贫攻坚战给农村群众带来的“梅”好生活。

    武姜村发展青梅产业,让村民们致富,这只是大新县发展青梅产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在大新县“青梅种到哪里产业路就修到哪里”的政策支持下,目前全县累计种植青梅5.6万亩,覆盖所有乡镇。同时,大新县引进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安徽溜溜果园集团发展青梅深加工项目,推动该县青梅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

  


原文链接:http://nyncw.sh.gov.cn/xyyw/20201221/ced0325593834b4a9243b3eafec48e0f.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法治网 nmgfzw.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8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