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小土豆带来的“不完美”启示
“下地干活式旅游”火了。最近,内蒙古呼和浩特等地的马铃薯基本收获完毕,有农户开放了自家田地,把一些小土豆留给游客来“挖宝”。这些土豆个头过小,达不到商品标准,按以往会被遗落在田里。没想到,当地推出“捡土豆地图”,准备了“免费烤土豆”服务点之后,“捡小土豆”受到了众多游客的喜爱与追捧。
土豆田里,经过农业机械化的采收,标准化的筛选,遗落在泥土缝隙的小土豆,显然是“不完美”的。但对于常年囿于城市钢筋水泥中的人们来说,这些“不完美”的小土豆,却成了最真实、最亲切的自然馈赠。它们承载着泥土的气息,让人在亲手挖掘中触摸到收获的快乐。而对于当地农户和文旅部门而言,将这些“不完美”利用起来,便成了一种新的资源。这为“文旅+”的探索提供了又一创新思路。
细数近年来出现的旅游新形态,无论是“特种兵旅游”还是“反向旅游”“奔县旅游”,其实都透着“不完美”的审美转向。尤其在年轻人群体中,追求精致打卡、完美出片固然仍占主流,但偶尔放下精致、接受粗粝、拥抱真实,也在成为一种新的诉求。这种对“不完美”的接纳,折射出年轻人在高压工作生活中自我调适的渴望。
而对于文旅的供给侧而言,要将“不完美”转化为资源,恰恰需要构建新的“完美”。正如呼和浩特为人们推出的“捡土豆地图”和配套的“免费烤土豆”服务点,正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服务闭环,从而将粗放的农田体验转化为可参与、可传播的文旅产品。
“不完美”与“完美”之间,需要的正是这种用心设计的转化机制,让原本被忽视的细节焕发生机。游客追捧“不完美”的小土豆,热衷于“反向”,甘当“特种兵”,并非降低对出游品质的追求,而是在寻找另一种更完美的旅行体验。只有真正理解其中的逻辑,才能在文旅产品开发中,打造出赢得游客青睐的新品。
如今,又一年的秋冬游季悄然开启,各地文旅也在尝试从“不完美”中寻找新意。除了“不完美”的小土豆,还有很多“不完美”的枝头残果、“歪瓜裂枣”,各色的秋塘残荷、枯木废巷,这些都可能成为打动人心的旅行符号。关键在于如何以人文关怀和创意设计,将这些“瑕疵”完美转化为承载游客别样体验和情感共鸣的新载体。
残果拾秋、歪瓜品趣,枯荷听雨、废巷寻踪,皆可在用心雕琢中升华为独特的体验。不必追求丰盈圆满,反在缺处见真味,这或许就是捡小土豆带来的“不完美”启示——关注地方资源与游客需求的深层契合,注重细节的精心打磨,方能实现真正的价值转化,从而打造出令游客心动且难忘的文旅新场景。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gl/t2609188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农业农村部召开黄淮海秋播... 11-06
- 农业农村部与内蒙古自治区... 11-05
- 习近平继续出席亚太经合组... 11-03
- 我省组织开展历史文化名城... 10-31
- 农业农村部应用新一批行政... 10-30
- 《全国“村字号”文体活动... 10-30
- 中国文明乡风大会“村BA... 10-30
- 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 夯... 10-30
- 农耕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 10-30
- 精品法治课 | 蝴蝶效应 08-19
- 筑牢自律防线,激发青春活... 08-19
- 以规章清理促立法质量提升... 08-19
- 保障农民工权益,一文读... 08-19
- 内蒙古:保障农民工工资支... 08-19
- 【大检动态】大武口区人民... 08-11
- 如何在乡村振兴上再加力?... 07-12
- 一图读懂|激活乡村土地生... 07-12
- 减少11项!《市场准入负... 07-12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08-24
- 致中共袁州区委鲁旭东书记...06-28
- 致中共宜春市纪委王玮书记...06-28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07-02
- 关于开展2021年度农业...06-16
- 关于调整2020年建国初...12-21
- 致滕州市荆河街道办事处党...07-01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05-22
- 致中共鄂尔多斯市委牛俊雁...0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