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民工法治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登录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在线

【大检动态】实质化运行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 助推刑事检察办案提质增效

时间:2025-08-11 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 作者:

  2025年4月,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人民检察院在一季度公检法联席会上通报了刑事案件侦查监督的相关数据,提出了加强侦查活动的建议,并开展了三方集中学习与研讨。

640 (1).webp.png

  这场联席会是大武区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以下简称“侦协办”)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侦协办是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深化执法司法协作配合、强化侦查监督的平台,由检察机关派驻专人负责日常事务处理。侦协办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协作共享、数字运用、拓展监督的三种举措助力实质化运行,为构建良性互动的新时代检警关系、共同提升刑事办案质效打下坚实基础。

  凝聚共识,提升案件办理质效。一是统一执法规范。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细化办案标准、共享案件信息,推动检警协作规范化、制度化,有效促进了执法司法标准的统一。以提前介入疑难案件、重大案件会商等机制,统一执法司法尺度;用多种形式促进执法、司法理念统一,减少因标准差异导致的案件瑕疵。强化检警共学共研的方式,打破沟通壁垒,建立双向共同协作机制。通过关注刑事司法高频热点,如袭警罪与妨害公务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收益罪等罪名,就取证标准、法律适用等难点问题开展集中学习与研讨,实现案件线索、证据标准等资源互通,推动检警在执法理念、办案程序上达成共识,提升刑事诉讼效率。二是畅通检警衔接。侦协办搭建常态化沟通平台,建立重大案件即时通报,复杂案件联合研判机制。推行“线上+线下”双轨衔接模式,利用数字检察平台与警务综合平台等数字化平台实现案件信息共享,对疑难案件召开分析研讨会,有效解决了案件办理过程中沟通不畅的问题,推动刑事诉讼全流程高效运转,进一步提升刑事案件犯罪治理与检警协作效能的提升。三是探索案件繁简分流。发挥“侦协办”前置作用,将办案关口前移,对案件进行繁简分流,对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简单类案件先行适用简案快办模式,充分利用速裁模式推动案件办理,让轻微刑事案件进入快车道路,努力做到简案减时办、减时不减质。对疑难复杂案件,组建专业办案团队、利用检察官联席会等方式深入研判,有效优化司法资源配置。让法律监督聚焦关键环节,全面提高办案质效。

  数字检察赋能,提升法律监督质效。一是搭建平台,助力案件办理“加速化”。采用“常驻+轮流”模式,派驻专员负责侦协办日常工作。工作人员通过查阅电子卷宗,拓宽立案监督、撤案监督等刑事检察案件线索来源。2024年全年监督立案20余件,监督撤案100余件。推动了案件办理从“传统模式”向“数字驱动”转变,显著提升刑事诉讼效率与法律监督精准度。二是模型运用,助力法律监督“常态化”。利用数字检察模型对海量刑事案件数据筛查、分析,通过利用“未达刑事责任年龄监督撤案模型”、“经济犯罪案件挂案监督模型”、“醉酒型危险驾驶案件侦查活动监督模型”等模型,实现线索预警、线索筛查、成案监督。利用模型纠正案件违法问题30余件,推动法律监督从被动审查向主动预警转变,实现监督效能与办案质效双双提升。

  拓展监督维度,推动溯源治理。一是全流程增加监督深度。将监督贯穿于案件办理的“前、中、后”全周期。前期做好侦协办前端引导作用,在侦查环节对涉众类犯罪、敏感、新型犯罪等重大复杂案件依法提前介入侦查,依法引导侦查取证;中期侦协办保证案件动态跟踪,2024年共制发侦查活动监督通知书100余份,及时纠正侦查机关程序违法和证据瑕疵,推动侦查活动规范化,确保司法公正;后期做到及时回头看,针对类案暴露的共性问题开展类案分析,深挖案件背后执法不规范,推动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切实将监督触角延伸至刑事诉讼各个环节,提升监督质效。二是延展式展监督广度。拓展延伸职能,从“个案监督”向“类案监督”延伸,利用侦协办平台跳出传统办案思维,将监督视野延伸至类案治理。通过分析案件特点与趋势,梳理多发性、倾向性问题,针对网络犯罪、经济犯罪、危险驾驶罪等,建立线索移送、联合整治机制,及时将线移送至相关部门、机构,推动整改问题。2024年共向公安机关制发检察建议10余份,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有效将检察监督融合社会治理大局,提升法律监督的辐射效应。

  大武口区人民检察院持续激发侦协办内在潜力,助推刑事案件办理质效与司法公信力双提升,努力实现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效能最大化。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法治网 nmgfzw.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8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