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采午发夕上桌,港南这片基地日产蔬菜上万斤
6月5日清晨,港南区八塘街道高朗村蔬菜基地已是繁忙景象。数十名工人在翠绿的田野间俯身采摘鲜嫩的海南枸杞,收获满满;不远处的大棚里,青翠挺拔的芦笋破土而出,生机盎然,共同描绘出一幅“菜篮子”丰盈的生动画卷。

这片占地约1200亩的蔬菜基地,自2015年开始建设,历经近十年耕耘,已从昔日的石头地块蝶变为一座种植近30种蔬菜的“绿色工厂”。基地负责人岑广金穿梭在田埂间,言语中透露着自豪。他介绍,过去这里多种植经济效益低的速生桉,后来村里统一租用整合土地,成立合作社流转经营,将荒地改造为现代化菜园,成功吸引了20余位投资者在此发展农业。
在芦笋种植区,工人们清晨8点便开始辛勤劳作。他们手持镰刀采摘新鲜芦笋,随后进行精细分拣、裁切捆扎,按等级分类包装并冷藏,等待装车外运。当前正值芦笋上市旺季,基地日采收量稳定在400到500斤,凭借品质优势每斤能卖到7块多,主要销往柳州、南宁等城市。
高效的供应链是保障蔬菜新鲜度的关键。“中午前采摘的蔬菜,一部分当天中午就发往港北、覃塘批发市场,晚上就能出现在本地市民的餐桌上。”岑广金表示。而对于芦笋、佛手瓜苗、海南枸杞等高附加值品种,基地采取更为精细的流程——采摘后立即打包,经过冷冻保鲜处理,确保第二天清晨即可启程发往外地市场,满足更广阔区域的消费需求。
为实现蔬菜种植的高效与环保,基地因地制宜引入了节水喷灌、水肥一体化滴灌等先进农业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显著提高了水资源和肥料的利用效率,有效缓解了资源约束问题,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为蔬菜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小小菜篮子,装着大民生。截至2025年5月,港南区八塘街道上半年种植蔬菜3900亩,产量1.2万吨。下一步,八塘街道将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强化技术支撑,推进农业产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为百姓的“菜篮子”供应更多丰富、优质的产品。
- 农业农村部与内蒙古自治区... 11-05
- 习近平继续出席亚太经合组... 11-03
- 我省组织开展历史文化名城... 10-31
- 农业农村部应用新一批行政... 10-30
- 《全国“村字号”文体活动... 10-30
- 中国文明乡风大会“村BA... 10-30
- 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 夯... 10-30
- 农耕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 10-30
- 中国文明乡风大会在延安举... 10-30
- 精品法治课 | 蝴蝶效应 08-19
- 筑牢自律防线,激发青春活... 08-19
- 以规章清理促立法质量提升... 08-19
- 保障农民工权益,一文读... 08-19
- 内蒙古:保障农民工工资支... 08-19
- 【大检动态】大武口区人民... 08-11
- 如何在乡村振兴上再加力?... 07-12
- 一图读懂|激活乡村土地生... 07-12
- 减少11项!《市场准入负... 07-12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08-24
- 致中共袁州区委鲁旭东书记...06-28
- 致中共宜春市纪委王玮书记...06-28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07-02
- 关于开展2021年度农业...06-16
- 关于调整2020年建国初...12-21
- 致滕州市荆河街道办事处党...07-01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05-22
- 致中共鄂尔多斯市委牛俊雁...0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