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载“插秧专列”铺就“稻客”致富路

“插秧客”登上“插秧专列”去往三江平原地区。人民网记者 苏靖刚摄
春耕时节,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的广袤田野间绿意盎然、生机勃发,处处洋溢着忙碌而充满希望的气息。据统计,自2000年起,由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持续开行的“插秧专列”便如“春日使者”般穿梭往来,这趟已累计运送190余万人次的特别专列,实现了跨区域农业劳动力的高效输送,承载着无数“插秧客”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憧憬,一路见证着建三江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历程。
每年5月,暖煦的春光轻洒大地,在绥化火车站,一列贴有“插秧专列”的列车缓缓驶出站台,载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插秧客”,奔赴被誉为“北大仓”的三江平原。
如今,“插秧专列”如同一条流动的时光纽带,从最初略显陈旧的绿皮车,变为如今窗明几净的空调车;从车厢内人挤人、行李堆叠的局促拥挤,到如今座位宽敞、通道畅行的舒适惬意。它见证了“插秧客”生活条件的改善,更折射出垦地合作下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
家住绥化市张维乡前七村的务工人员田权,每年“插秧季”都会准时来到创业农场。田权说,他已经与农场种植户黄加仁建立了20多年的雇佣关系,每年打工20多天,这些年从未间断,在插秧结束后,他还通过用工手册找一些其它农活,增加自己收入。
“20天大概能赚1万多元”,提到插秧务工之旅,田权笑容满面,感触颇深。“这些年,建三江变化太大了,每年来到这,就像回到第二故乡一样。”
随着科技的进步,建三江春耕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插秧客”穿着雨靴,在泥泞的水田中弯腰劳作,一天下来腰酸背痛,而今,北斗导航、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让插秧工作变得高效而精准。
多年来,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建三江分公司推广新技术、引进人才,许多“插秧客”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成为水稻种植的行家里手。
崔革和刘英夫妇就是其中之一,他们从最早乘坐“插秧专列”来建三江创业农场插秧,到后来自己承包土地种植水稻,见证了建三江水稻产业的发展变迁。“插秧客”崔革说,“刚来的时候,这里的种植大部分靠人工。现在不一样了,机械化和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产量也越来越高。”在农场的支持下,夫妇二人不断学习新技术,改良种植方法,水稻产量逐年提升,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为助力“插秧客”技能升级,建三江分公司各农场积极响应,根据“插秧客”的实际需求与农业发展趋势,精心定制了实用技能的专属培训课程。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将理论知识与现场示范相结合,让“插秧客”在实践中掌握操作要领,使所学技能真正落地生根,为垦地合作培养高素质的农业人才奠定了基础。
如今,建三江分公司正大力开展智慧农场建设,从第一台水田智能化无人插秧机的应用,到拥有辐射万亩的智慧农业先行示范区样板,从农业生产的粗放管理到云平台的精准管控,管理服务、产量、品牌、质量同步发力。这背后,是无数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场职工的辛勤付出,也是建三江人不断创新精神的生动体现。
“插秧专列”26载,代表的不仅仅是建三江现代化大农业的变迁,是垦地合作实现跨越发展的时代印证。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科技的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推动着建三江向更加高效的现代农业加速迈进。
- 农业农村部与内蒙古自治区... 11-05
- 习近平继续出席亚太经合组... 11-03
- 我省组织开展历史文化名城... 10-31
- 农业农村部应用新一批行政... 10-30
- 《全国“村字号”文体活动... 10-30
- 中国文明乡风大会“村BA... 10-30
- 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 夯... 10-30
- 农耕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 10-30
- 中国文明乡风大会在延安举... 10-30
- 精品法治课 | 蝴蝶效应 08-19
- 筑牢自律防线,激发青春活... 08-19
- 以规章清理促立法质量提升... 08-19
- 保障农民工权益,一文读... 08-19
- 内蒙古:保障农民工工资支... 08-19
- 【大检动态】大武口区人民... 08-11
- 如何在乡村振兴上再加力?... 07-12
- 一图读懂|激活乡村土地生... 07-12
- 减少11项!《市场准入负... 07-12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08-24
- 致中共袁州区委鲁旭东书记...06-28
- 致中共宜春市纪委王玮书记...06-28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07-02
- 关于开展2021年度农业...06-16
- 关于调整2020年建国初...12-21
- 致滕州市荆河街道办事处党...07-01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05-22
- 致中共鄂尔多斯市委牛俊雁...0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