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区强化耕地质量监测 筑牢粮食安全基石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耕地质量监测、评价与预警,是掌握耕地区域特征及演变态势的重要手段,是农业生产服务的依据来源,更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海门区强化耕地质量监测,筑牢粮食安全基石。
一、严把新增耕地质量关。补充耕地作为新增耕地的主要来源,海门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严格把控补充耕地入口关。2024年,牵头组织好拟开垦耕地的污染状况调查工作,确保各区镇的拟开垦耕地立项前符合《拟开垦为耕地的复垦土地及未利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指南(试行)》要求。对竣工的补充耕地项目按照资规部门材料报送时间,本年度分2批次对2023年耕地占补平衡和增减挂钩项目开展了补充耕地质量评定,不断强化补充耕地的农业生产条件符合性认定,共涉及10个区镇,108个项目,655个地块,面积118.098公顷。通过市级踏勘、省级评定、市级复核的地块594个,面积106.0775公顷。
二、摸清我区耕地质量状况。为摸清海门区耕地质量状况,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加快推动海门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行动,对海门区71个盐碱地详查点位分3个土层开展外业采样、样品制备和内业检测等工作。组织技术人员采用阈值法、关联分析法、极值法等数据分析方法,对35510个“三普”表层样、剖面样、土钻样数据逐一审核完整性、规范性和准确性等,并通过内业三级联审和省级终审。同步完成海门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样点校核与外业调查采样项目的区级、市级、省级验收,并逐步开展“三普”内业验收和成果汇编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三普”各项工作任务。
三、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为不断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2024年,在部省级耕地质量监测点5个、市级监测点10个、县级监测点15个的基础上,进行科学选点布点,新建省级监测点2个,市级监测点4个、县级监测点6个,并对全区7个省级、14个市级耕地质量监测点的小区隔离设施、标识柱、标识标牌进行建设维护升级。各监测点分小区记载施肥、管理、产量等生产信息,采集植株样和土样送检,分析评价土壤变化情况。在2个土壤墒情监测点的基础上,新建3个土壤墒情监测点,并接入省级土壤墒情平台和物联网,及时发布土壤墒情信息18篇。同时,根据《江苏省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总体方案》要求,分夏熟和秋熟重点监测了40个省级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点的水稻季农产品,及时报送了农产品监测数据和年度监测报告,为政府耕地质量保护宏观决策和农业生产微观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四、夯实科学施肥基础。2024年,落实田间肥效试验7个,其中经济作物“2+X”试验1个、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试验1个、中微量元素试验各1个、稻麦化肥利用率试验2个、小麦配方校正试验2个。通过不同类型的田间试验,了解不同模式下肥料利用率,探索不同施肥模式下提升肥料利用率的途径,研究改进施肥效应的技术措施。试验结果表明,本年度海门区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平均为42.22%,比上年度提高1.25%。同时,建设1个5000亩的粮食作物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1个1000亩的经济作物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和1个1000亩的耕地质量提升示范区。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应用配方肥、生物有机肥等新型肥料。在示范区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建立跟踪监测点7个,评价项目培肥改土等效果。经项目实施,示范区土壤有机质分别提升了3.81g/kg、4.04g/kg,其他养分指标均同步有所提升。
五、持续调查农户施肥情况。本年度按照《2023年全国农户施肥监测调查技术方案》,结合海门区实际,综合考虑作物类型、种植制度、施肥主体等,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为主,全区遴选了160户,开展了农户施肥情况调查,调查面积约13040.23亩,调查结果录入全国农户施肥信息监测系统,并形成了年度主要农作物肥料使用情况调查报告。2023-2024年,海门区主要农作物施肥强度为17.49kg/亩(折纯),化肥总用量较2020年削减2.1%。据调查统计,海门区本年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156.2亩,技术覆盖率94.7%。
六、做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2024年,在海门区耕地范围内进行科学布点,采集土壤样品102个,检测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水溶性总盐、重金属(Cr、Cd、Pb、As、Hg)等指标。经检测分析,海门区土壤有效磷含量23.6mg/kg,全氮1.1g/kg,速效钾121.1mg/kg,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上年度提高6.2%。按照《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GB/T 33469-2016),结合土壤样品的检测结果,应用县域耕地质量管理系统,对海门区耕地质量进行了等级评价,平均等级为4.95,较上年度提升0.13个等级。
下一步,海门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将根据省、市的要求,不断落实质控措施,做好“三普”的内外业验收和成果汇编工作。按照补充耕地新规范,对补充耕地的农业生产条件符合性、耕地地力等级进行综合评价,并维护运行好耕地质量监测评价点,按时报送监测调查数据,及时发布土壤墒情信息,形成年度耕地质量、土壤环境质量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精准指导农业生产。
原文链接:http://nynct.jiangsu.gov.cn/art/2025/1/10/art_12435_1146827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常熟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02-06
- 江苏省全面推进第三次全国... 02-06
- 九真山 02-06
- 描绘鱼米之乡兴化的和美共... 02-06
- 护航“平安年”!太湖渔管... 02-06
- 淮安区第三次土壤普查内业... 02-06
- 滨海打造特色优势农产品品... 02-06
- 骆马湖渔政:执法“组合拳... 02-06
- 秋季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 02-06
-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2024... 09-18
- 农业农村部公布“中国渔政... 04-29
- 延边州不断提高农业综合行... 04-21
- 解读:晋中市2024年秸... 04-20
- 2024年晋中市农业农村... 04-11
- 晋中市农业农村局2024... 03-30
- 2024年市级以上惠民惠... 03-28
- 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 03-28
- 吉林省2024年放心农资... 03-27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08-24
- 致中共袁州区委鲁旭东书记...06-28
- 致中共宜春市纪委王玮书记...06-28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07-02
- 关于开展2021年度农业...06-16
- 关于调整2020年建国初...12-21
- 致滕州市荆河街道办事处党...07-01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05-22
- 致中共鄂尔多斯市委牛俊雁...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