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民工法治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登录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三农资讯

【广西日报】古法红糖甜万家

时间:2025-02-06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返乡创业大学生在直播带货古法红糖。

  

  取出模具中的红糖块。

  曾在深山无人识,今朝闻名天下知。

  何物也?古法红糖。

  近年来,随着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宁明县传统手工制作的特色农产品——红糖,从默默无闻摇身一变成为游客青睐的“抢手货”,从小山村“飞”向全国各地,进入千家万户。村民们靠制售红糖鼓了腰包,日子越过越甜蜜。

  古法红糖魅力何在?带着好奇和疑问,近日,记者来到宁明县城中镇耀达村采访。

  耀达村位于明江河畔、花山脚下,自然风光秀丽,毗邻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左江花山岩画,文化底蕴源远流长。古法柴火手工制作红糖是该村世代相传的手艺,已有数百年历史。

  当前正值甘蔗丰收季,也是村民们熬制红糖的好时节。每天一大早,家家户户便开始一天的劳作,砍甘蔗,运甘蔗,榨蔗汁,烧火炉,熬糖汁……一家人分工协作,有条不紊。

  耀达村岜栾屯村民黎友军,是宁明壮族红糖制作技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吃过早饭,他就开始在红糖作坊里忙碌起来。只见他娴熟地将鲜榨的甘蔗汁倒入大铁锅,并不停用长勺搅拌,以便甘蔗汁逐渐浓缩成糖浆。其家人则配合往灶里不断添柴,保持火势。一时间,香气和甜味弥漫开来。

  待糖浆熬好,黎友军趁热将其倒入模具,随着温度降低,糖浆冷却成型,一块块色泽金黄透亮、香气扑鼻的红糖便呈现在眼前。

  “去年我们建起了家庭作坊,生产红糖更加方便,品质也更有保障了。全年生产的红糖有几十吨,年收入有几万元。今年行情很好,生产出来的红糖供不应求,我们每天都忙个不停。”谈起生产情况,黎友军嘴角微微上扬。

  近年来,宁明县大力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全力推进花山岩画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景区内许多村庄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交通条件极大改善,来景区旅游的游客逐年增多。天然香甜的耀达红糖,赢得游客青睐,销量大增,村民们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2023年,我们大力引导群众建设家庭作坊,并提升红糖的生产环境和产品品质,村里的红糖产业逐渐步入健康发展的道路。”耀达村驻村第一书记廖树珍介绍,2023/2024年榨季,全村有32家农户参与红糖制售,产量达12.5万公斤,总收入超125万元,创下历史新高。

  耀达村的发展变化也引起青年创业者的关注。何夏雯出生于耀达村,大学毕业后她毅然选择回乡创业,发展红糖产业。

  “我看好红糖产业的发展潜力,想借助互联网为红糖开辟新销路。”何夏雯召集身边几位同样怀揣创业梦想的小伙伴,一同创立“古江遥红糖铺”,潜心钻研电商销售的门道与技巧。

  如今,在何夏雯和伙伴们的共同努力下,网络平台直播带货有声有色,耀达红糖跨越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销售势头喜人,促进了群众增收。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cz/t1953550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法治网 nmgfzw.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8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