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镇:绘就乡村振兴“全景画” 迎来有滋有味“中国年”
▲热闹的年货市场。
◥高尚镇舞狮。
◤甜玉米产业绘就丰收图景。 阳成斌 摄
▼肉牛产业托起养殖业发展。 尹迪 摄
▼柑橘成为百姓致富产业。 俞新贵 摄
□记者刘健 通讯员尹迪 舒文艺
年味浓、人气足、消费旺,共同绘就了春节消费市场欣欣向荣的图景。
春节将至,兴安县高尚镇一派热闹景象,市场上新鲜果蔬、服装鞋帽、日用百货等商品一应俱全、物美价廉;路边摊位上,油果粑粑、印子粑粑惹得路人嘴馋。
高尚镇,不仅是一个古镇,也有着诸多漂亮的新农村。该镇道路宽敞干净、空气清新宜人、卫生整洁有序,呈现出一幅“村美、业兴、人和”的和美乡村新图景。
喜庆氛围扑面来 供销两旺“年味儿”足
农历蛇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人气也逐渐在圩市聚拢。那些聊着家长里短的乡音、扯着嗓子的吆喝叫卖声、此起彼伏的讨价还价声……生动地呈现着热气腾腾的生活场景,尽显浓郁的乡情年味。
踏进腊月门,转眼就是年。连日来,兴安县高尚镇的圩市也逐渐热闹起来,乡土乡情中渗透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凝结着热闹、温馨的烟火气息。
走在高尚镇街上,一个摊位挨着一个摊位,新鲜果蔬、服装鞋帽、日用百货等商品一应俱全、物美价廉。路边摊位上,油果粑粑、印子粑粑从油锅里捞起,拿在手上暖乎乎的,一口咬下去满口留香。
圩市文化,往往是民间生活的直接体现。一买一卖间,互相送出对一年辛劳的感恩和对彼此生活的美好祝愿,构成了一曲生动的市井交响乐。
圩市上,在家门口卖农产品的村民可不少,尤其是自种自养的绿色蔬菜、禽类肉类很受欢迎,既丰富了“菜篮子”,也鼓起了“钱袋子”。来往行人或骑着电动车慢速行驶的人,看看路边摊位上有没有中意的商品,路上碰到旧识好友,大家会停下脚步,聊一聊家中近况,分享自己在市场上选购的好物。
“马上要过年了,孩子们打工也回来了。家里很热闹,我上街来买点瓜子,大家闲聊的时候吃。再买点菜,准备邀请亲人到家里热闹热闹。”在圩市上,村民老蒋告诉记者。
在高尚镇政府附近的一家米粉店里,人气更是“爆棚”。不少返乡的村民已经馋这一口米粉很久了。“哇,现炸的锅烧和米粉是我们回家过年的动力之一,要连续吃上好几天,才能解馋。和村子里的朋友们约着一起来吃米粉,也有童年的回忆。”村民小李说。
与商超相比,圩市的商品更有生活气息。小货车前,一袋袋黄澄澄的柚子十分惹眼;瓜子、花生、坚果装在不锈钢盘子里,可以尝过再买;还有商家坐在路边桌前,现包现卖饺子、馄饨等。
大集上红灯笼、春联、年画、“福”字等节庆商品特别惹眼。一位大姨开心地说:“这里年货挺丰富,年画不贵,5块钱一张。选的是‘年年有余’,图个好寓意。”
乡村圩市,聚拢来的是烟火,摊开来的是生活,留得住的是乡愁,腊月里的高尚圩市如同一幅热闹喧嚣的画卷。不仅如此,高尚镇依托乡土民俗文化,激发农村圩市潜力,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展现新时代乡村的美好生活画卷。
“市场执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市场秩序,对市场周边交通进行疏导以保障道路畅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让广大群众过一个和谐欢乐的春节。”高尚派出所所长王维介绍说。逛大集,买年货,品年味,乡村年集承载着人们的乡愁记忆和对春节的美好期待,就像烙印在中国大地上特有的一幅乡俗年画,已成为中国式乡村习俗的一个重要符号。
多彩民俗闹新春 古村落里年味浓
几盏朦胧红点缀,殷勤妆得一年新,是古人对春节的欢喜与浪漫。春节期间,高尚镇家家户户挂起了红灯笼,贴上了红对联,既喜庆又热烈,映出了化不开的年味,无疑是古镇节日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春佳节,古镇里年味渐浓,春节的喜悦氛围已经传遍了千家万户。
高尚镇,其有代表性的古村落古民居遗存有待漏、山湾、菜子岩、芳塘岭、江东等村。高尚镇距桂林市56公里,距兴安县城27公里,总面积约296平方公里,人口约5万。
由于高尚镇“地接八桂,道通三楚”,其地理位置特殊,自宋代开辟由兴安经高尚至灵川达桂林的湘桂古商道以后,当地经济逐渐繁荣,据不完全统计,以前高尚分别有堡里、庙脚、流澜、上桂、茗田等多处圩市。
散圩后,记者来到江东村,看一看古村里的年味儿。
江东村,因地处湘江上游的海阳河东岸而得名。据清乾隆五年《兴安县志》和《江东蒋氏谱》以及当地古碑文记载,江东村始建于唐贞元年间(785—805),距今1200余年。该村已入选广西第四批传统村落名单。2022年被列入广西第一批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村落名录。
在江东村,有保存完好的连片的古民居,总共33座。这些古民居多为清代中早期建筑,传承了徽派元素。聚落民居整体坐北朝南,外墙或以青砖砌筑,或以黄土夯筑,为歇山式屋顶、抬梁式结构建筑。内部以梁柱支撑,栅以木壁。有的底部有用条石为壁基,天井以石板砌成。村内集中连片的各种建筑材料及结构的古民居保存基本完好。江东村最恢宏的建筑,要数蒋氏宗祠,那是蒋氏族人聚会、祭祀的地方。蒋氏宗祠整体呈长方形,坐北朝南,外墙以青砖砌筑,古朴典雅,为歇山式屋顶、抬梁式结构建筑,内部梁柱涂成朱红色,门口以石条所砌,门额为“东鲁堂”“蒋氏宗祠”,门联“三径家声远,九侯世第长”。该祠堂原为宋代琼管安抚使蒋炳文居址,南宋李光、施钜两位参知政事曾前来拜访蒋炳文,以“三老堂”闻名于世。历经明清两代数次修缮,至民国六年(1917)扩建而成为现在的规模,围墙内一片宽敞的平地后面,紧接着是三进五开间的高大建筑,粉墙黛瓦,雕梁画栋,占地一亩有余,其规模之壮观,令人震撼。
走进该村,记者发现,家家户户都在准备迎接新年,大扫除、贴春联忙得不亦乐乎,还有一些村民趁着年关将近摆上了喜酒,村里飘荡着饭菜香和欢笑声。
“现在,我已经在组织村里年轻人训练舞狮了,大家的热情非常高。”江东村委副主任蒋成桂说,该村非常重视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保留了比较多的传统习俗。“现在快过年了,大家都在杀年猪、熏腊肉。”
江东村千年传承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浓缩了其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中典型的几项都反映了桂北当地的特色。舞狮是在桂北一带流行最广的传统文娱活动,兴安县高尚镇尤以江东村为最,每逢重大、喜庆节日均有表演或比赛。舞狮有单人舞狮、双人舞狮,并配有罗汉、猴子和武术队,至今传承良好。
记者了解到,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也称大年初一,江东村村民很讲究此日的兆头,全村参与。清晨,抱一捆柴进屋,以示“进财”,择地出门探亲访友,互道吉祥,晚辈给长辈拜年,孩童彬彬有礼,不打架骂人。一般有舞狮活动,逐户拜年,其间开展武术、球赛、猜谜等文体活动。
“我们村还有一个最有趣的活动,过年的时候村里的小娃娃组队去每家每户拜年,大人们就会给他们一些小红包或者糖果,看起来很好玩。”蒋成桂告诉记者,未来,他想把江东村的故事收集起来,再结合古建筑和民俗活动,把江东村的旅游做起来,吸引更多人来村里,让古村焕发当年的热闹生机。
乡村振兴如何绘就共富新画卷
乡村过年,不仅是“人情味”的“大观园”,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随着年关将近,古村过年氛围浓厚,“新村”人家也齐动员,村子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随着乡村振兴的发展,高尚镇透露出一股“富裕年”的整体气氛。
尚义村委潭美田自然村三面环水,环境优美。高尚镇将潭美田自然村作为第一批精品村建设,该村围绕湘桂古道上有“小江南”之美誉,挖掘文化底蕴,凸显“魂”所在。
现在,高尚镇已成功打造了山湾精品村和茗田、阳家、大宜洞、马鞍山、路西等生态乡村示范村,其中山湾村获得自治区生态特色名村荣誉。此外,完善旅游厕所、观景台、生态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山湾、庙脚、江村、路西、潭美田5个3A级旅游公共厕所和马鞍山4A级旅游公共厕所建设,成功打造狮子山、待漏、菜子岩、山湾、庙脚、路西、江村、潭美田、下桥、下川山、梅溪、大楼阁、小富塘等一批“桂北老家”“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和休闲旅游精品村建设,乡村旅游实现“质”和“量”双丰收。
产业发展,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引擎,也是富裕生活的底气所在。
兴安甜玉米的种植和产出地以高尚镇著称。高尚镇位于桂林市东北部,这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积温高,霜期短,有着种植鲜食玉米产业的天然优势。近年来,兴安县将高尚镇甜玉米作为重点特色产业大力推进,着力推动甜玉米产业规模化、品质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此外,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模式,邀请农技专家和技术指导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发展以甜玉米种植为主的粮食种植产业。据悉,高尚镇甜玉米示范区核心区种植面积达6000亩,辐射区种植面积为10000亩,甜玉米亩产3000斤左右。通过“稻米+玉米+菜花+绿肥”循环农业与“甜玉米+秸秆+饲料+养殖业”产业链模式相结合,一年四季轮换种植水稻、甜玉米、油菜花,饲养鸡鸭牛,秸秆作为饲料又售卖给养牛场,土地轮作,有效形成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型农业。另外把菜花秆压青做绿肥,甜玉米秸秆加工成青贮饲料,甜玉米加工成即食玉米棒、玉米笋罐头,每亩农田可为农民创收10000元至12000元。
近年来,高尚镇坚持“以特立足,以质取胜”,促进特色产业落地生根,开出“致富花”。在上级部门的坚强领导下,该镇实施了藏香猪养殖、肉牛养殖及有机肥处理厂、青储饲料加工厂、农副产品腌制基地等项目,项目累计创造群众就业岗位百余个,带动脱贫群众就近就业,直接为村集体经济带来分红,同时可有效带动该镇特色产业发展,为农民增收,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新的一年,希望在田野上蓬勃生长。广大农民正以更扎实的努力奋斗,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向着共同富裕阔步前进。
记者了解到,兴安县将柑橘、甜玉米、油菜花等农产品在高尚镇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种植,打造“果蔬种植+农事体验”区,赋予果园采摘、休闲观光等服务功能,与舞狮、古建筑、历史人文等地方文化符号相融合,形成“生态山湾”“宜居下桥”“人文江东”等一批文化新村品牌,形成“农文旅”新业态。
乡村烟火气,最抚凡人心。除了美不胜收的乡村景色,还有日新月异的乡村生活,更有持续迸发的乡村振兴活力。
发展特色种植业,让农产品“走南闯北”销往全国;依托独有旅游资源,农家乐让“土窝”变“金窝”……暖阳中、新年里,从高尚镇的“年味”中,看到了一幅幅富有特色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高尚镇人民政府提供)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gl/t1955970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常熟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02-06
- 江苏省全面推进第三次全国... 02-06
- 九真山 02-06
- 描绘鱼米之乡兴化的和美共... 02-06
- 护航“平安年”!太湖渔管... 02-06
- 淮安区第三次土壤普查内业... 02-06
- 滨海打造特色优势农产品品... 02-06
- 骆马湖渔政:执法“组合拳... 02-06
- 秋季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 02-06
-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2024... 09-18
- 农业农村部公布“中国渔政... 04-29
- 延边州不断提高农业综合行... 04-21
- 解读:晋中市2024年秸... 04-20
- 2024年晋中市农业农村... 04-11
- 晋中市农业农村局2024... 03-30
- 2024年市级以上惠民惠... 03-28
- 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 03-28
- 吉林省2024年放心农资... 03-27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08-24
- 致中共袁州区委鲁旭东书记...06-28
- 致中共宜春市纪委王玮书记...06-28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07-02
- 关于开展2021年度农业...06-16
- 关于调整2020年建国初...12-21
- 致滕州市荆河街道办事处党...07-01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05-22
- 致中共鄂尔多斯市委牛俊雁...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