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民工法治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登录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三农资讯

工厂里“种”蘑菇 “鲜”到海外市场 ——探访柳州市食用菌工厂化培育基地

时间:2025-02-06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技术员在查看杏鲍菇生长情况。

  

  60平方米的自动化控温菇房,1万棒菌棒被整齐排列在3米多高的菇架上,一朵朵白白胖胖的杏鲍菇探出肉嘟嘟的“脑袋”……

  1月15日,记者走进地处柳城县社冲乡的食用菌工厂化培育基地——广西绿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星农业”)的菇房,看到的便是这般情景。

  “杏鲍菇、木耳等食用菌菌棒制作、菌种培育、菌菇栽培等,在我们这里早已实现工厂化生产。”绿星农业行政总监伍永炎说,每天约有5吨杏鲍菇出口至东南亚市场,从开始制作菌棒到出厂售卖需要约50天。

  这50天,是怎样一段旅程?

  在菌棒制作车间,菌棒的原料配比、搅拌、成型、装袋等通过3条自动化生产线完成,仅需2名工人参与,每日可下线6万多棒菌棒。这些菌棒的诞生,可谓是“废物利用”。

  “柳城县是甘蔗种植大县,我们收购周边的甘蔗渣、木屑等,经过基质化处理后,制成栽培食用菌的培养基料。”伍永炎说,公司每年需要甘蔗渣5000吨、木屑3000吨。

  一棒棒从自动化生产线上“走下来”的菌棒,将被送进高压灭菌器里进行4至5小时的消毒杀菌。完成灭菌后,菌棒将进入无菌车间,经过冷却,通过自动化接种机接入液体菌种,传送至大型自动控温养菌室培育约25天。待菌丝走满走透,菌包变白后被送入菇房长菇。

  在绿星农业的“蘑菇工厂”有53间菇房,每间菇房都安装了自动化控温系统。在这里,杏鲍菇要“住上”约21天,长成8至10厘米长后被送上人们的餐桌。

  “95后”技术员陈诗阳关注着食用菌的成长,每天都要进菇房查看它们的生长情况。

  “要想杏鲍菇长得白白胖胖,温度、水分、二氧化碳浓度等都要控制好。”陈诗阳说,例如,菇房的温度要控制在15至19摄氏度,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杏鲍菇的生长。

  让陈诗阳省心的是,相比传统的利用农家房屋或大棚等场所培育食用菌,现代化菇房不仅可实现空间的充分利用,温度、水分、二氧化碳浓度等也可以通过智能控制设备进行精准控制。

  “杏鲍菇成熟后,每棒菌棒可采收约1斤杏鲍菇,相当于一间60平方米的菇房,单次采收周期产量可达到约1万斤。”伍永炎介绍,通过标准化种植的杏鲍菇大小适中、菌肉肥厚脆嫩,深受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市场的欢迎。2024年,公司出口杏鲍菇超过1500吨。

  作为柳州市最大的食用菌基地,绿星农业已建成年产量2000万棒的智能化食用菌(木耳)养菌室,年产值8000万元。该公司还辐射带动食用菌上下游产业链20个合作社及1000余名村民发展创收,吸纳附近1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55岁的陈凤花在绿星农业负责菌菇采收、包装工作已有2年。“在这工作,每个月能有三四千元收入,家里还种有10多亩甘蔗,收入不错。”陈凤花说。

  新的一年,绿星农业有新的计划。伍永炎说,公司将在持续壮大菌菇种植、出口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菌菇深加工、食用菌科普研学等,推动食用菌产业实现一产“接二连三”。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lz/t1954099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法治网 nmgfzw.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8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