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作马铃薯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广东、广西和福建大部、江西南部、海南全部、云南东南部和贵州南部的低海拔地区属于冬作薯区,常在晚稻收获后利用冬闲田种植早中熟鲜食菜用马铃薯,目前正值播种和田间管理关键期,为进一步提高冬作马铃薯生产技术水平,农业农村部薯类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以品种选择、种薯处理、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贮运为重点,制定2024—2025年度冬作马铃薯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科学种薯处理
选择通过登记的早熟或中早熟鲜食菜用型马铃薯品种,适宜种植薯形椭圆或长椭圆、黄皮黄肉、表皮光滑、芽眼浅、食味好的品种,兼具苗期抗寒、抗晚疫病。选用已过休眠期、无损伤、无病虫的合格脱毒种薯。对未过休眠期的种薯需要提前放在室温(18—20℃)散射光下暖种催芽,也可用赤霉酸化学催芽打破休眠。种薯应避免暴晒、雨淋,宜保存在通风、阴凉、有散射光的仓库或有遮雨条件的场所。播种前3—5天种薯切块,及时剔除病薯、烂薯,切块大小以30克左右为宜,每个切块至少带1—2个芽眼。切刀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采用至少两把切刀轮换使用。用甲基硫菌灵、中生菌素等配合滑石粉制成混合粉剂,切块后30分钟内拌种,要求切面均匀带药,晾干待播。具体药剂用量参照药剂使用说明。
(二)做好整地备播
马铃薯忌与番茄、辣椒、茄子、烟草等茄科作物轮作,注意茬口衔接。选择耕层深厚、土壤疏松、肥力较高、排灌方便的地块,翻耕、耙碎、平整,一般翻耕深度20—30厘米,要求深、松、细、平,水稻田不打破犁底层。土地平整后,按垄宽(包沟)100—120厘米规格起垄,垄面高30—35厘米,垄面、沟底平直。做好基肥施用,一般每亩施腐熟农家肥或有机肥300—500公斤,纯氮12—15公斤,可选择氮(N):磷(P2O5):钾(K2O)为1:0.5:1.5比例或相近配方的复合肥,有条件的地方参考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方案。全部有机肥和50%化肥结合翻整地全田撒施,50%化肥在起垄后垄面开沟条施。地下害虫发生地区,可施用辛硫磷等药剂,具体参照药剂使用说明。
(三)适时播种覆膜
南方冬作马铃薯通常10月中旬至12月下旬播种,其中,广东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广西10月中旬至12月上旬,福建11月上旬至12月下旬,海南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江西南部12月中旬。一般采用单垄双行平行播种或单垄双行“品”字形错株播种,播种深度5—8厘米,株距18—23厘米,每亩播种4500—5500株,亩用种量150公斤左右。播种时,可采用沟播或者穴播方法,避免薯块直接接触肥料。播种后,沿垄面覆盖地膜,两边地膜拉紧,用土盖严实。地膜选择全膜或半膜,膜上覆土方式采用培土机或人工将沟底泥土打碎并均匀覆盖在地膜上方,覆盖厚度约5厘米。若播种时遇高温高湿天气,则在播种后7—10天再覆膜。
(四)加强肥水管理
播种后视土壤墒情进行水分管理,冬季少雨干旱时,可采用沟灌方式进行补水,灌水高度约垄高的三分之一,距垄面约10厘米深处土壤湿润时应及时排水;有条件地区可用滴灌或微喷灌溉。雨季来临时注意及时开沟排水,严防田间积水造成烂薯或剧烈干湿交替造成裂薯、空心薯、畸形薯。全生育期保持田间持水量的60%—80%为宜。若苗期长势弱,可在出苗后随水追施或按照1%的浓度水溶后叶面喷施尿素,每亩用量5—10公斤;若薯块膨大期地上部植株营养不足,可结合病害防治,追施磷酸二氢钾叶面肥2—3次,每隔7—10天喷施1次,具体喷施量参照肥料使用说明。
(五)防控病虫草害
播种后7天内,喷施乙草胺、精异丙甲草胺等防治杂草;出苗后垄边、垄沟的杂草结合中耕培土防除,即齐苗后苗高15—20厘米时,采用培土机或人工方式进行培土5—10厘米;也可用高效氟吡甲禾灵等于杂草3—4叶期喷雾防治。南方冬作马铃薯常见晚疫病、早疫病、黑胫病等病害,防控以预防为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为辅,一旦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销毁,中心病株处用氢氧化铜等喷施。在生育前期喷施1—2次氟啶胺、代森锰锌等保护剂进行晚疫病和早疫病预防;在生育后期多雨潮湿季节,应轮换使用氟噻唑吡乙酮、氟吡菌胺·烯酰吗啉、霜脲·氰霜唑、氟啶·霜脲氰等药剂加强晚疫病防控,每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3—4次。黑胫病发病初期可选用噻菌铜、春雷霉素等药剂进行防治,每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具体参照药剂使用说明。
(六)注意防范霜冻
冬作马铃薯常见霜冻危害,应根据天气预报,在霜冻来临前采用喷施叶面肥、地面灌水或喷水、熏烟、覆盖等措施进行预防。受冻较轻的田块,冻后应尽快排除田间积水,抢晴中耕,增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和植物调节剂(如24-表芸·氯化胆、丙酰芸苔素内酯)促进植株恢复,喷施甲基硫菌灵或百菌清等防止病害发生;受冻严重的田块,提早收获,及时改种其它作物,尽量减少损失。
(七)适期收获贮运
根据植株成熟度、气候条件、市场价格及下茬作物播种时间等因素确定收获期,选择晴天或多云天气采收。收获前使土壤湿度控制在60%左右,保持土壤通气环境,防止田间积水,避免收获后烂薯,提高耐贮性。通过机械或人工方式收获,应尽量减少机械损伤,去掉腐烂、破损、病薯、露青和带虫口的薯块。收获后晾干表皮水汽,避免烈日暴晒、雨淋,如行情较好,尽快采用纸箱或网袋包装上市;如进行贮藏,注意贮藏库温度和湿度控制,防止高温高湿造成损失。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nn/t1945953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常熟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02-06
- 江苏省全面推进第三次全国... 02-06
- 九真山 02-06
- 描绘鱼米之乡兴化的和美共... 02-06
- 护航“平安年”!太湖渔管... 02-06
- 淮安区第三次土壤普查内业... 02-06
- 滨海打造特色优势农产品品... 02-06
- 骆马湖渔政:执法“组合拳... 02-06
- 秋季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 02-06
-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2024... 09-18
- 农业农村部公布“中国渔政... 04-29
- 延边州不断提高农业综合行... 04-21
- 解读:晋中市2024年秸... 04-20
- 2024年晋中市农业农村... 04-11
- 晋中市农业农村局2024... 03-30
- 2024年市级以上惠民惠... 03-28
- 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 03-28
- 吉林省2024年放心农资... 03-27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08-24
- 致中共袁州区委鲁旭东书记...06-28
- 致中共宜春市纪委王玮书记...06-28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07-02
- 关于开展2021年度农业...06-16
- 关于调整2020年建国初...12-21
- 致滕州市荆河街道办事处党...07-01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05-22
- 致中共鄂尔多斯市委牛俊雁...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