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民工法治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登录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三农资讯

传承创新,古法红糖变成“伴手礼”

时间:2025-02-05 来源: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上月,全村200多亩甘蔗地用厚草盖根,畦里两边的叶子和枯草盖在甘蔗蔸表面,这样做可以防寒保暖,不让甘蔗蔸冻坏,保证来年甘蔗生长。”1月5日,将乐红糖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将乐红糖技术协会会长肖六金向记者介绍起他的种蔗新经。

  肖六金是将乐县黄潭镇西湖村村民。“西湖红糖”历史久远,古法制作的甘蔗红糖清醇香甜、营养丰富,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前些年,老式甘蔗种植出现产量低、抗病力差、出糖量少等问题,当地红糖产业遇到了瓶颈。2015年,肖六金远赴广西考察,发现广西“柳城05-136”品种优越,含糖量高达11%到12%。于是,他在西湖村成立红糖合作社,引进新品种尝试种植,还向周边推广,先后在黄潭、万全、大源等地建立了530亩糖蔗示范基地,并将西湖、积善、三涧渡3个熬制红糖场地进行整合。2016年成立了三明市首家红糖技术协会,发展20多个古法红糖专业合作社,使古老的红糖制作技艺得到有效传承,红糖事业进一步扩大。

  “将乐红糖技术协会现有成员58人,辐射将乐县的5个乡镇32个村,全县甘蔗种植面积1000多亩,2024年红糖产量再次突破35万公斤。”肖六金介绍。

  有了优良的甘蔗品种,如何规范化生产红糖?肖六金在食品专家指导下,以将乐县红糖技术协会名义制定了地方红糖行业标准,引导当地红糖生产实现统一宣传、统一质量标准、统一使用商标,采用“将乐红糖”商标及农产品包装,“将乐红糖”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秉承“古法传承、创新发展”的技术理念,肖六金在保留古法红糖纯正口感与天然营养的基础上,开发添加生姜、桂花等口味的红糖饮品,受到市场的欢迎,大大拓宽了古法红糖的消费群体。

  “我们的红糖销售通过多次外出参展,销往上海、北京、天津以及香港和厦门沿海一带,‘将乐红糖’形成一系列伴手礼,2024年获得‘海峡两岸最佳伴手礼奖’荣誉。”肖六金自豪地说。


原文链接:http://nynct.fujian.gov.cn/xxgk/gzdt/qsnyxxlb/sm_787/202501/t20250108_6620197.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法治网 nmgfzw.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8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