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新求变 让技术长在泥土里
行走在八闽大地正在培育共建的“科技村落”,惊叹于一项项科技成果,更为背后的建设思路感慨。
按照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发展村落产业,才能建成各具特色的“科技村落”。而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发展,一定要“让技术长在泥土里”。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的创新成果和技术突破,让产业插上翅膀。建宁县溪口镇枫元村依靠光温和自然隔离条件,发展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年制种5000多亩,成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印刷播种、密集烤房烘干、种子光选机……各式机械化制种技术、装备,让枫元村的农民种田更轻松,省时省力还省钱。屏南县寿山乡白玉村依靠高山光温条件发展兰花产业,科技特派员集团的服务,破解了杂交兰花育种等关键技术难题,兰花优质品率提高了20%~30%,带动屏南县成为我省高山花卉的主产区。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我们期待更多这样的坚守、求新求变,期待更多好技术、新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由“单人单点”的服务向“集团联动”转变,破解村落产业链关键技术难题。“科技村落”创建探索告诉我们:把论文写在大地上,需要求新求变。作为科特派制度发源地,福建在实践中持续推进制度创新,近年来,在全国相继率先推出省级科特派利益共同体备案登记保护办法、选认行业领域科特派等创新举措,培育共建“科技村落”又是一项创新之举。
把先进科技成果和现代生产理念带到农村、带给企业,正是广大科特派的初心与使命。在服务模式上,现阶段科特派已从起初的“单兵作战”与“需求供给”,发展到“组团服务”和“深度对接”。接下来,这一模式如何持续迭代深化,发挥组团效应,把优质创新资源集聚起来,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有专家表示,当前,要不断探索完善科技特派员集团服务工作机制,坚持为农初心,聚焦当地产业发展难题,在服务基层上积极探索新模式,科技特派员要从搞科研向搞产业转换,从服务技术点到服务产业链转换,从送技术到带资源转换,并认真总结“科技村落”培育共建的经验做法,不断提升服务“三农”的整体水平。
原文链接:http://nynct.fujian.gov.cn/xxgk/gzdt/xxkd/202403/t20240312_6412767.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省住建厅举办学习贯彻党的... 11-20
- AI赋能千行百业超级联赛... 11-19
- 李强会见蒙古国总理赞登沙... 11-19
- 福建省住建系统勘察设计行... 11-18
- 烟草高效合成天然药物毛喉... 11-18
- 全省城市更新工作专题培训... 11-17
- 好房子产业发展论坛在京举... 11-13
- 习近平会见西班牙国王费利... 11-13
- 农业农村部举行学习贯彻党... 11-11
- 精品法治课 | 蝴蝶效应 08-19
- 筑牢自律防线,激发青春活... 08-19
- 以规章清理促立法质量提升... 08-19
- 保障农民工权益,一文读... 08-19
- 内蒙古:保障农民工工资支... 08-19
- 【大检动态】大武口区人民... 08-11
- 如何在乡村振兴上再加力?... 07-12
- 一图读懂|激活乡村土地生... 07-12
- 减少11项!《市场准入负... 07-12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08-24
- 致中共袁州区委鲁旭东书记...06-28
- 致中共宜春市纪委王玮书记...06-28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07-02
- 关于开展2021年度农业...06-16
- 关于调整2020年建国初...12-21
- 致滕州市荆河街道办事处党...07-01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05-22
- 致中共鄂尔多斯市委牛俊雁...0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