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民工法治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登录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农民工调研

田间装上“千里眼”,田管有了“智囊团”

时间:2024-03-17 来源:南京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眼下,六合小麦已进入返青拔节期,不少农户正忙着施肥打药。然而,14日下午,记者在位于六合区马鞍街道的南京骏圣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种植基地发现,1600多亩的麦田里却空无一人。“我有双‘眼睛’在田里盯着呢。”在公司库房门口,负责农业生产的郑春喜一边招呼工人调配育秧土,一边向记者说道。

  郑春喜“长”在田里的“眼睛”啥模样?在他的带领下,记者再次来到田间,只见一处由围栏围起的地方竖立着各种仪器设备,电子屏上显示着温度、湿度等信息。“这就是我安插在田里的‘千里眼’了。”他指着一座田间气象站乐呵呵地说。

  虽说是“气象站”,但它提供的可不止气象服务。走进其中,记者看到,无线墒情监测站、作物监控摄像头、自动虫情测报灯、雨量传感器等应有尽有。“通过遍布田头的传感设备,田间气象站源源不断地把墒情、地情、肥情、环情、农情、虫情‘六情’信息传递到手机上,就像一个‘智囊团’,让我们的田间管理工作更科学、更精准。”郑春喜告诉记者,以往种田施肥、打药全凭经验,田间气象站设立后,田间管理有了科学支撑。

  前几天,田间气象站监测到麦田里有红蜘蛛和蚜虫出没。为此,郑春喜赶紧请来专家“把脉”,证实小麦不但有害虫侵袭,还面临纹枯病风险。按照专家开出的“药方”,郑春喜及时安排打药,最终成功“治未病”。

  打药、施肥精准及时,麦苗健康茁壮成长。“今年的小麦返青早、长得壮,比去年长势好。”公司负责人殷宏宝开心地说,去年小麦平均亩产达到创纪录的400公斤,今年有望收到450—500公斤,再创历史新高。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六合田间气象站网络越织越密,目前32座田间气象站覆盖全区,对农田环境温度、湿度、雨量、光合有效辐射等要素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测,为38.6万亩在田小麦保驾护航。

  除了“技防”,六合还着力于“人防”,确保筑牢粮食安全“防线”。受春季降雨过程多,尤其是2月中旬末大面积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影响,麦田土壤含水量高、湿度大,利于纹枯病等病虫害发生。连日来,六合区植保植检站副站长张晓艳和同事们纷纷化身“侦察兵”,奔波在各街镇不同田块之间“侦察”虫情。

  只见他们一手拿白瓷盘靠近麦苗基部,一手轻拍麦苗,让依附在上面的蚜虫、红蜘蛛等害虫跳到白瓷盘内,并仔细清点。“确定虫害发生量后,我们及时制定‘病虫情报’向种植大户推送,并提供防治意见,让他们有的放矢,为夏粮丰产丰收夯实基础。”张晓艳说。

  


原文链接:http://nyncj.nanjing.gov.cn/nygzdt/202403/t20240313_418491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法治网 nmgfzw.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8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