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民工法治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登录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在线

河池市宜州区:夯实“三农”根基  确保“三农”丰产

时间:2024-02-03 来源:广西玉林市农业农村局网站 作者:佚名

  

  2023年以来,河池市宜州区以党建为引领扛住年初恶劣旱情和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努力克服困难,不断夯实“三农”根基,确保“三农”丰产丰收,2023年,该区一产同比增长5.5%,排河池市第二名。

  

  群众丰收的喜悦(宜州区农业农村局供图)

  扛稳粮食基本盘、筑牢粮食根基“压舱石”。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建成高标准农田8.5万亩,解决了10个乡镇、25个村(社区)1.6万户6.2万人民群众水利基础设施短板问题;该区农业农村局的推广中心、植保站、土肥站、种子站、综合执法大队及各乡镇等多个部门凝心聚力,以分布在该区16个乡镇的主要粮食功能区为抓手,全力确保粮食产能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势头;累计治理“非粮化”“非耕化”耕地7.78万亩,守住耕地红线基本盘;优化和落实以奖代补、耕地地力补贴、庭院经济建设等激励政策激发群众种粮的积极性。2023年,该区粮食播种面积62.686万亩,产量达18.357万吨,全年粮食产量同比增长0.05%。耕地地力保护等涉农补贴共发放资金8091万元。

  

  庆远镇洛岩村粮食功能区(韦孟新摄)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丰富“菜篮子”和充盈“果盘子”。该区加大生猪产业发展政策扶持力度,实施产业奖补。同时,加强引进龙头企业和推广“铁桶计划”、“联建联养”等模式,培育和引导河池辽大公司、宜州牧原公司等龙头企业示范带动。确保生猪、牛、羊养殖规模迅速扩大。全面推广现代设施渔业养殖和积极开展区乡两级水果高产高效、低产果园改造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截至2023年底,全区猪牛羊禽肉类、渔业产量分别达2.61万吨、1.3358万吨,同比增长分别为3.66%、4.03%,园林水果产量18.44万吨,全年蔬菜(含食用菌)产量58.15万吨。

  

  长势喜人的秀珍菇(宜州区农业农村局供图)

  

  河池市宜州区万家富养殖专业合作社(宜州区农业农村局供图)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产业振兴。该区抢抓“东桑西移”“东绸西移”机遇,聚焦“顶层设计、基地建设、要素保障”扎实推进桑蚕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特色示范区、融合田园综合体及国家级蚕桑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依托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建成集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为一体的连片桑蚕标准化核心示范基地等,形成“桑——蚕——茧——丝——绸——服装”“桑树(果)——桑叶茶(桑叶固体饮料)——桑果酒”“蚕蛹——食品、美容、保健产品”等产业链条。至2023年底,该区桑园面积39.5万亩,鲜茧产量10.13万吨,售茧收入达52.7亿元,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连续19年位居全国县域第一,同时,宜州桑蚕茧成功申报“2023年地理标志农产品全产业链保护开发试点项目”。截至2023年,该区有效期内“两品一标”产品共9个,其中绿色食品8个,地标1个。

  

  宜州德胜上坪村桑蚕核心区(宜州区农业农村局供图)

  

  嘉联丝绸公司生产车间(宜州区农业农村局供图)

  创建清廉乡村建设示范,促进乡村综合治理建设。通过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补上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短板。以创建清廉乡村建设示范点为契机,持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2023年底,完成3个整村推进示范项目。卫生厕所普及率97.3%。全区16个乡镇211个村(社区)设有保洁员1868名,覆盖率100%。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保持在90%以上。乡村治理效果明显,全区已有27个行政村推广运用“清单制”,在47个行政村(涉及198个屯)推广运用“积分制”,完成“五有”数据成果。清单制、积分制等治理方式覆盖面不断扩大。2019年以来,宜州区获评全国首批乡村治理试点单位,石别镇清潭村、祥贝乡古文村均获评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屏南乡合寨村、祥贝乡古文村均获评河池市以上的清廉乡村示范点。


原文链接:http://nyncj.hechi.gov.cn/zfxxgk/fdzdgknr/zwdt/t1792215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法治网 nmgfzw.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8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