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国多地入冬推迟
尽管进入11月以来,冷空气活动频繁且实力较强,但今年我国多地却入冬推迟。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今年秋季以来(9月1日-11月1日),全国平均气温15.0℃,较常年同期偏高1.4℃,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
此次遭受强冷空气影响的内蒙古和东北地区,气温均为历史同期最高。
“今年秋季以来,我国北方气温异常偏高,虽然东北大部、华北西北部、西北大部等地已经入冬,但上述大部地区入冬时间较常年偏晚,部分地区偏晚超过5天。”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说。
贾小龙解释,今年秋季以来,欧亚中高纬度地区以纬向型环流为主,我国受高度场正异常控制,西伯利亚高压强度总体偏弱,冷空气活动偏弱,造成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持续偏高。
“入冬偏晚可能会造成影响。”贾小龙表示,暖热天气可能会引发物候的“生态失衡”。如一些植物物种可能会在不适宜的时间内开花或结果,动物的繁殖和迁徙行为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此外,暖热天气可能会使得来年春季融雪径流量减少进而引发干旱,造成水资源紧缺问题。降水量减少或降雪延迟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供水困难。
10月下旬,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组织召开了今冬明春全国气候趋势预测会商。
经综合分析研判,预计今年冬季(2023年12月-2024年2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前冬偏暖,后冬接近常年,但阶段性冷空气趋于活跃;南方降水偏多。明年春季(2024年3月-5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降水接近常年到偏多。
“目前,仅黄淮、长江中下游及云贵桂的部分地区存在中等程度气象干旱。”贾小龙表示,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多、变化快,国家气候中心将密切监视天气气候变化,及时提供滚动订正预测意见。
原文链接:http://nyj.nanyang.gov.cn/jcyj/606042.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农业农村部与内蒙古自治区... 11-05
- 习近平继续出席亚太经合组... 11-03
- 我省组织开展历史文化名城... 10-31
- 农业农村部应用新一批行政... 10-30
- 《全国“村字号”文体活动... 10-30
- 中国文明乡风大会“村BA... 10-30
- 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 夯... 10-30
- 农耕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 10-30
- 中国文明乡风大会在延安举... 10-30
- 精品法治课 | 蝴蝶效应 08-19
- 筑牢自律防线,激发青春活... 08-19
- 以规章清理促立法质量提升... 08-19
- 保障农民工权益,一文读... 08-19
- 内蒙古:保障农民工工资支... 08-19
- 【大检动态】大武口区人民... 08-11
- 如何在乡村振兴上再加力?... 07-12
- 一图读懂|激活乡村土地生... 07-12
- 减少11项!《市场准入负... 07-12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08-24
- 致中共袁州区委鲁旭东书记...06-28
- 致中共宜春市纪委王玮书记...06-28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07-02
- 关于开展2021年度农业...06-16
- 关于调整2020年建国初...12-21
- 致滕州市荆河街道办事处党...07-01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05-22
- 致中共鄂尔多斯市委牛俊雁...0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