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民工法治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登录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农民工调研

枣阳王城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 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时间:2023-11-04 来源:襄阳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2023年,枣阳市王城镇认真贯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和省市关于村庄清洁行动的工作部署,按照“县主导,乡镇主责,村级主体,村民主动”的原则,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突破,全面部署、全域推进、因地制宜、强化措施、健全机制,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效果整体提升,让村庄更宜居、生态更优良、乡风更文明。

  坚持全域部署,加快从“点上美”迈向“面上美”。以示范村为点,以主干道为线,持续强化规划引领、融合推进和全力保障,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整体提升、全域推进。一是全域规划谋布局。立足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枣阳后花园两个定位,聘请专业设计团队“操刀”,对全镇旅游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进行设计重构。同时,科学调整思路,提出以环境整治为切入,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生态文明为引领的工作思路,有序有效提升村容村貌。二是全域融合抓基础。积极探索村庄清洁行动与“四好农村路”、厕所革命、爱国卫生运动、绿满枣阳、生态治理、乡村治理等的结合点,成立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指挥部,搭建“1+1+8”(1个领导小组、1个实施方案、8个工作专班)组织架构,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层层落实镇、片区、村(社区)三级责任,上下联动、同步考核,确保行动取得实效。三是全域投入强保障。实施多元化投入机制,统筹运好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要素,多方争取改房、改厕、改水、路网、绿化等项目资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改新建农户旱厕4141多个,公厕38座;建成公共绿地176万平方米,口袋公园30余个;建成精品路网200公里。

  

  

  枣阳市王城镇付寨村清洁行动前后对比照片

  坚持全面推进,加快从“一时美”迈向“持久美”。注重实效,不断探索,以“三个转变”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向纵深发展。一是由突击整治向常态整治转变。把环境整治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实施“两个三年”整治计划,即前三年行动抓重点、后三年提升抓长效,在紧盯每月19日村庄清洁日和国庆、春节等重要节假日基础上,建立长效保洁、拉练评比、暗访督查、奖优罚劣等机制,从制度层面将工作周期拓展到全年,实现了环境整治“全时节抓”。二是由重点村向全部村推进转变。将全镇所有村(社区)分类定标、分类管理,国省县乡主干道沿线、美丽乡村示范点高标推进、示范引领,一般村组坚持“扫干净、码整齐、拆通畅、清沟渠、保常态”,通过抓两头带中间,推动整村过硬、整镇推进、整体提升,实现了环境整治“全地域抓”。共清除各类垃圾500余吨,清理村庄内沟渠360多公里,共清理乱搭乱建、残垣断壁设施150余处,清理废旧地膜和农药、兽药、鱼药包装袋、包装瓶等农业废弃物10余吨。三是由单项整治向综合整治转变。由单一的村庄清洁行动向田、水、路、林村风貌整体延伸拓展,深入开展“山水林田草”生态治理工程、“擦亮小城镇”整治焕颜工程、“一公园一广场两贯通三院四中心”民生工程,实现了环境整治“全方位抓”。

  

  

  枣阳市王城镇金银村清洁行动前后对比照片

  坚持全员发动,加快从“形象美”迈向“内在美”。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运用“五共”理念,引导群众成立自治组织,通过探索“一约四会”“三色存折”“评比评选”三项制度,将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变成群众参与的生动实践。一是建立“一约四会”治理机制。采取群众参与、代表讨论、征求意见等方式,探索建立了“一约四会”治理模式,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为村民定规矩、立良俗、破陋习,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二是建立“三色存折”积分机制。以“红色存折”激励党员作为。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实施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将村庄清洁、设施管护等纳入岗位职责,让普通党员“由潜到显”。以“绿色存折”激励群众参与。推进农村垃圾分类、环境整治“绿色存折”,群众自发组建环境维护小分队、评比监督小分队,开展“月评季奖”,通过“晒面子”带动群众主动参与环境整治。以“爱心存折”激励志愿服务。通过“点单—派单—接单—兑单—享单”工作模式,实现以服务换积分、以积分换服务的良性循环。三是建立“评优评先”表彰机制。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五好三美二星”等评比活动,评选产生最美庭院,建立物质和精神奖励机制,充分发挥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作用。

  

  


原文链接:http://nyncj.xiangyang.gov.cn/nygl/xnc/202311/t20231102_344331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法治网 nmgfzw.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8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