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同”到“大成”(记者走基层) 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宁乡市大成桥镇探索对标“枫桥经验”,走出乡村共治的“大成路径”
宁乡大成桥镇永盛村近年来的变化令人赞叹,该村去年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晓敏 摄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短短几句话的“枫桥经验”里,汇聚了丰富的基层治理智慧。
位于宁乡中部的大成桥镇,曾经是一个“靠煤吃煤”的乡镇。过去这里一个村的集体经济年收入能上千万元。由于挖煤来钱快,创新创业的拼搏精神在当地是“稀缺资源”。同时,由于社会事务由矿上包办,群众的集体意识十分淡漠。
随着2014年小煤窑整体关闭退出,大成桥镇诸多问题陡然凸显:社情民意复杂,村级组织涣散,赌博攀比盛行,生态伤疤亟待修复……面对乡村治理难度大、发展需要艰难转型的复杂情况,大成桥镇党委政府探索对标“枫桥经验”,坚持党建引领,构建“支部扎桩、社团织网、三员共治”工作机制,激发群众共建热情,汇聚群众共治力量,巧解乡村治理难题,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产业旺、环境美、治理优、民风淳的跨越式转型道路。近三年来,大成桥镇先后被列为国家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区,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湖南省文明镇,《“三三制”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参与乡村建设》入选湖南省基层治理创新实验项目。
“广泛动员组织群众,自觉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和乡村建设,‘大成样本’值得推广!”曾两次率领研究团队来大成桥进行实践调研的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社会学院院长贺雪峰说,大成桥镇党委政府通过高度动员组织,激发带动群众广泛参与,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在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遏制禁止乡村赌博等乡村振兴软件建设上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动员群众筹资投劳参与乡村建设,人才返乡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硬件建设上也取得显著成绩。
有人将大成桥镇跌宕起伏的命运,形容为“就像写了个V字”。从“诸事难成”到“无事不成”,乡村共治的“大成路径”是怎样走出来的?记者近日驱车来到大成桥镇,以该镇三个乡村为剖析样本,试图找到答案。
永盛村:乡村合伙人助力干事创业“大成”
“儿子当村支书,还要老子来教?”当谢明新上任永盛村党总支书记时,村民连家里几片瓦被风刮掉了都往他家跑,有的还找到谢明的父亲,希望通过“内线传话”。一向孝顺的谢明,当着父亲的面说起了“硬话”,他的意思就是告诉村民,有事到村部来找他,而且村民自己的家事要自己管,不能事事找村上。
三年前,谢明是永盛村的“乡村合伙人”——湖南湘都生态农业集团(简称“湘都”)总经理。彼时的永盛村,虽然已从煤矿转型阵痛中开始好转,但是谢明记得,一次,来湘都生态园调研的客人遭遇了上访村民的“围堵”。
当时,履新不久的大成桥镇党委书记贺伟,在湖南卫视来湘都拍摄《乡村合伙人》期间,悄悄地看上了谢明。经过他软磨硬泡,谢明从“乡村合伙人”变成了“乡村当家人”。
今年39岁的谢明,年纪不大但履历丰富。他大学毕业之后到央企任职,正干得风生水起之际,又应邀返乡创业任湘都总经理。正是有这些履历打底,谢明当村支书有方法有底气。不破不立,新官上任,他第一件事就是厘清乡村建设责任。有一次,一位村民打电话给谢明,反映自家屋后的水沟堵了,谢明“毫不客气”地告诉她,这是你自家的事,私事还得自己办,但是当这位村民家有人得了大病,谢明又主动帮助申请救助。
除了私事自己办,大事村镇管,谢明还十分注重村上的事由群众当主角,共商共建,让“村事”变“家事”。
“以前晴天就是灰,雨天就是泥,路上不能行车,房子不能住人。看到周边其他乡镇的美丽屋场纷纷建好了,村民们坐不住了!”如今,毛公塘、芋头坡、长盛连片美丽屋场是宁乡唯一的长沙标杆美丽屋场。可曾经的毛公塘,是一只丑陋的“毛毛虫”。毛公塘组村民代表、屋场召集人陈国文聊起毛公塘过去的模样如是说。2021年6月,谢明在毛公塘组召开村民代表屋场会,84户人家来了88位村民代表,推荐陈国文担任美丽屋场建设召集人,成立包括党员、乡贤等18人的创建小组。大家一致同意筹工筹劳开展建设。
“群众筹一点、乡贤捐一点、政府补一点”,从毛公塘美丽屋场建设开始,大成桥镇正是通过“三个三分之一”资金自筹模式,发动群众共建美丽屋场。
“村民群众在于引导。在美丽屋场创建的过程中,要让田土的,党员干部自己先让;要干义务工的,党员干部自己先干。”聊起村民群众的变化,谢明介绍。
思想意识上的“大同”,带来了干事创业的“大成”。如今,谢明尝到了当村干部的“甜头”。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永盛村就没有“难事”。比如村级集体产业需要征地,在别的地方可能要几个月,但是在永盛村几天就征到位了。
“咱们村这两年的变化,主要得益于有一个聚得拢人心、干得成大事的好支部,点燃了大伙的热情!”村民们如是说。
尽管谢明从“乡村合伙人”变成了“乡村当家人”,但是永盛村的“乡村合伙人”仍然在线,湘都董事长刘跃华就是一位拥抱长期主义的合伙人。作为永盛村人,刘跃华真正“不把农民当负担,而把农民当财富”,通过土地流转、农村闲置房屋利用,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让农民既当“地主”“房东”,又当“企业员工”。他还告诉记者,将把人气正旺的湘都培训大楼作为村级集体资产,在更大范围内与村民共享发展成果。有了同行的“乡村合伙人”,有了同心的“乡村当家人”,永盛村的未来,就像一朵永远盛开的鲜花。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大成桥镇党委政府把村书记的选拔摆到极端重要的位置,有针对性地上门动员,把一批有致富能力、有家乡情结、有执行能力的党员请回家乡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大成桥镇8个村(社区)有4名党总支书记是创业成功返乡任职人士。
鹊山村:声名鹊起后续写社会治理“大成”
2016年,大成桥镇鹊山村土地合作经营鹊山模式获评全国十大改革案例。由于实现了全村土地的统一整合、开发、经营,该村土地流转收益从每亩300元提高到600至800元。
鹊山村声名鹊起的一大秘诀,在于发挥群众在产业项目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村党总支书记陈剑回忆说,鹊山村委先后召开900多场村民会议,反复征求群众意见。发展什么产业、怎么发展产业,都由群众自己说了算,让群众发展产业的劲头空前高涨。
一手握着土地改革的金钥匙,一手开启“民事民定”的成功密码,鹊山村从令镇党委政府头痛揪心的问题村、救济村,一跃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国文明村。
声名鹊起之后,鹊山村怎样实现“和”“美”修内外、乡村绿富美?
每一口山塘都波光粼粼、清澈见底,每一条乡村道路都整洁干净、绿树成荫……“村里18口山塘进行了高标准清淤,建设生态水渠25公里,增加蓄水4.2万多立方米,成功抵御了去年罕见的夏秋连旱,确保了全村粮食丰收,这都是村民筹资筹劳干出来的!”陈剑深有感触地说。
面对煤矿关闭退出后错综复杂的治理情况,大成桥镇党委政府坚持加强党对乡村的集中统一领导,构建“支部扎桩 社团织网 三员共治”工作机制,推动支部党员、社团会员、家庭成员三位一体参与乡村治理。
鹊山村的和美,正是得益于走这样的乡村治理路径。
“村里年轻人相亲,功德银行积分多的家庭更走俏!”见到记者,村民说起了鹊山村功德银行真实的趣事。鹊山以村为单位设立功德银行,村民踊跃参与“存美德、挣积分、得实惠”,全村涌现了一批“功德积分达人”,示范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其中。功德银行积分实行一月一公示一兑付,积分多者优先纳入评先评优和党员发展对象。如今,功德银行已推广到大成桥镇辖区8个村(社区)。
自治,共治,德治。除创造性地推出“功德银行”积分外,大成桥镇党委政府还成立了志愿者协会、文明劝导协会(红白理事会)、巾帼风采队、禁毒协会、凝成文明劝导服务中心、惠成平安服务中心、环保协会、商会等8个社团组织,发展会员2000多人,打造了一支基层社会治理主力军。
思想意识上的“大同”,带来了社会治理的“大成”。目前,大成桥镇有80%以上的村和村民小组连续四年实现群众零信访、邻里零纠纷、村庄零乱象,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参与感、满意度不断提高,实现了乡村善治的目标。镇域范围无经营性麻将馆、婚丧嫁娶以外无酒席、邻里之间无礼金往来、功德银行积分无空白的“四无”乡村文明新风,在美丽小镇蔚然成风。
成功塘村:“成功之路”演绎乡村建设“大成”
虽然夏秋之交的天气炎热,但在成功塘村的环村公路施工现场,记者看到的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
“看了环村公路PPT演示,村民们热血沸腾!”村党总支书记张国强高兴地告诉记者,尽管成功塘村的集体经济实力较弱,支村两委还是广泛发动乡友乡贤,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屋场会,让建设一条环村公路成为全村1200多户人家的共识。从今年2月开始,总长11公里、预算800多万元的环村公路开建,计划将原来仅3米来宽的路面拓宽到8米以上,涉及7个村民组。在村民眼中,这条环村公路,就是通向未来的成功之路。
修路的大额资金如何筹集?拓宽路面需要占用菜地,地坪怎么协调?……“三员共治”为成功塘村的问题找到答案,即推动支部党员、社团会员、家庭成员共同参与乡村治理,各组由党员组长及村居民代表牵头,村民们自愿参与,在全村掀起了一场大竞赛,一条环村公路的修建凝聚了全村人的热情和信心。
“最多一天,20多名村民筹工出力,大家一边干活,一边谈笑风生!”成功塘组村民代表易合民,协助村组开展工作,8名村民代表组成公路建设理事会,实施898米主干道的提质改造,已经筹资5万多元,筹工400多个,只要提前一天在小组微信群里吆喝一声,告诉村民需要的工数,第二天保管满员开工。
“你看,我们不仅比进度,还比哪个组的饭菜香呢。”党员陈德强每天出工做事,妻子谢桂华则负责做饭,家中最多的时候安排了4桌饭菜。在受到众人的交口称赞时,谢桂华不好意思地拿出手机给记者看村里的微信群。
据统计,在成功塘村环村公路的修建过程中,村民义务投工已经超过4000个工日,仅此一项就为工程节约资金80万元以上。目前,这条“成功之路”水泥路面硬化基本完成,已经可以双向通车,预计在9月底能够竣工,而伴随着长吉高速的贯通,成功塘村未来的发展也有望迎来破茧成蝶的新希望。
思想意识上的“大同”,带来了乡村建设的“大成”。近三年来,大成桥镇建设美丽宜居村庄80座,有3个村基本实现美丽屋场全域覆盖,今年有望发动群众筹资投劳新修60公里路幅宽度在5米以上的高标准改性沥青路面,建成一个长沙市级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片。
记者手记:
三个生机勃勃的乡村故事,既讲述着各自的精彩,也揭示着大成桥镇的蝶变密码。类似的故事在镇域8个村(社区)接踵上演,精彩纷呈。大成桥镇党委书记贺伟认为,这个密码就是“组织起来”。
对标“枫桥经验”,大成桥镇的探索一是在党建聚合力引领下,把群众组织起来。基层治理由群众当主角,变“代民做主”为“民事民定”,实现从干部“一头热”到干部群众“两头热”的转变,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村务管理决策的真正“参与者”。全镇年均发动群众筹资2000万元左右,其中乡友捐资超过600万元。二是产业发展由群众掌握主动,变“自上而下”定为“自下而上”选。近三年来,大成桥镇共引进产业主体120多家,落户贪吃侠、金鹊农业等52个产业发展项目。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0万元的2个,今年8个村全部可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三是乡风文明由群众自我教化,变“陋习受害者”为“新风引领者”,大成桥镇92家棋牌室业主全部签订自愿退出承诺书,全镇年均减少办宴支出和人情开支1.4亿元。四是农村环境由群众自觉守护,变“一家之事”为“众人之责”。累计发动党员群众和志愿者投工9万余个,屋场群众自发参与度90%以上,共整治农户庭院乱象1200余处,清整煤矿等废旧工矿区10余万平方米,全镇人居环境由原来几十年采煤历史造成的“灰黑乱”变成现在的“清绿美”,人居环境工作考核由常年垫底一跃成为全市优胜乡镇。
从人心的“大同”,到建设和美乡村的“大成”,路就在脚下!
原文链接:http://nyw.changsha.gov.cn/xxgk/xxgkml/gzdt/zwdt/202309/t20230912_1121724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常熟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02-06
- 江苏省全面推进第三次全国... 02-06
- 九真山 02-06
- 描绘鱼米之乡兴化的和美共... 02-06
- 护航“平安年”!太湖渔管... 02-06
- 淮安区第三次土壤普查内业... 02-06
- 滨海打造特色优势农产品品... 02-06
- 骆马湖渔政:执法“组合拳... 02-06
- 秋季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 02-06
-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2024... 09-18
- 农业农村部公布“中国渔政... 04-29
- 延边州不断提高农业综合行... 04-21
- 解读:晋中市2024年秸... 04-20
- 2024年晋中市农业农村... 04-11
- 晋中市农业农村局2024... 03-30
- 2024年市级以上惠民惠... 03-28
- 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 03-28
- 吉林省2024年放心农资... 03-27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08-24
- 致中共袁州区委鲁旭东书记...06-28
- 致中共宜春市纪委王玮书记...06-28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07-02
- 关于开展2021年度农业...06-16
- 关于调整2020年建国初...12-21
- 致滕州市荆河街道办事处党...07-01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05-22
- 致中共鄂尔多斯市委牛俊雁...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