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民工法治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登录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在线

抱团发展跑出共富“加速度” 长沙县银龙村农文旅融合发展,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时间:2023-09-12 来源:长沙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银龙村植被茂密,屋舍俨然,一派自然清新的田园风光。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易亿 摄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祝林灿

  近日,炙热在傍晚渐渐褪去,厨房散发出的烟火气弥漫在长沙县黄花镇银龙村里,田埂小路边,青绿色的稻浪轻抚农人的衣袂,不远处缓慢驶来一辆自行车,“老刘,下班啦!”“是嘞,在景区打工,带小孩玩。”

  不远处,捞刀河穿流而过,见证着近几年银龙村村民生活和人居环境翻天覆地的变化。投资成立银龙村环境卫生管理所,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美丽庭院”赋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抓好农业生产,发展特色产业;成立村集体公司,整合新江生态园、小顽国亲子乐园、朴愿有机农场三家领头企业,探索“村集体+骨干文旅企业+全域发展”的“1+3+N”融合发展模式,以公司运营模式带动村域农文旅融合发展,让当地村民吃上“旅游饭”,走上“共富路”。

  今年,银龙村也成功上榜农业农村部公布的“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成为长沙地区唯一获评的村。

  农文旅融合 撑起村民“钱袋子”

  “近几年,通过发展观光、吃、住、购等一整条线的旅游体验项目,以及巩固农耕产业,村民们的收入可以说是实现了飞跃式增长。”银龙村党总支部书记、主任粟国超告诉记者,从2020年到去年,村集体收入从40万元、86万元变成220万元,今年预计能达到400万元。

  他介绍,本村耕地324 公顷,其中绝大部分是适合种植水稻的水田,当地也设置了早稻集中育秧点,多措施增加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且当地森林覆盖率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是国家级生态村。同时,当地人文资源丰富,建有农耕文化博物馆和涂作潮革命事迹陈列室,“东汉古墓群的发现也令我们很振奋,这些都说明本村是有深厚历史底蕴的。”

  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当地大力发展现代休闲观光农业,为游客提供蔬菜、水果采摘、捉鱼和垂钓互动、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等项目,同时通过开农家乐、销售特色农产品、土特产等形式,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实现在“家门口”的就业,人均年收入增加约2000元。去年,村内接待游客约32万人次,全村实现休闲农业经营收入约1680万元。

  “这就是现实版的‘莫奈花园’吧,我好像进入了画里的世界。”银龙村绣球花文化旅游节里,大朵的绣球花盛放于村民房前屋后,田园风光与绣球花海交相辉映,前来打卡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村文化艺术节晚会上,千余名干部群众欢聚一堂,群众用自编自演的节目展现乡村近几年发生的巨变。乡村充满欢声笑语,银龙村正焕发勃勃生机。

  串珠成链 实现业态互补

  “其实村落大多大同小异,有特色产业和企业的村也有很多。我们之所以能实现这么快的经济增长,是因为三家定位相同的企业改变了‘各自为政’的局面,选择抱团发展。”湖南小顽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雷勇表示,三家企业一讨论,发现顾客群里最大交集是孩子,于是他们一拍即合,决定以满足孩子需求为出发点,联合推出亲子游线路和产品,打出“遛娃季”招牌,实现业态互补,抱团发展。

  去年,村集体公司也成立了,其整合三家领头企业资源,发展“1+3+N”模式。据悉,三家企业中,小顽国亲子农庄将传统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体验、户外拓展运动、儿童牧场体验、手工益智教育融于一体;新江生态园项目包含花卉苗木、绿色果蔬种植观光、马术训练和网球、篮球、羽毛球培训等;朴愿·博野有机农耕科普园致力于生态有机农业生产、销售及优质农产品开发等。

  “这些文旅资源就像散落的珠玉,我们要用错落有致的方式把它们串起来,才能实现利用效率最大化。”雷勇说。2021年,银龙村三家文旅企业入园人数23.8万人次,去年增长到26.9万人次。

  落日余晖洒在新江生态园马术学院的围栏上,一个小男孩恋恋不舍地朝他的小伙伴——一匹小黑马招手告别,“明天我再来看你!”不远处的彩虹滑梯上,三三两两的小朋友笑闹着从高处滑下,家人在周围闲坐聊天,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回荡在村子里。“现在天气转凉,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家庭选择走进乡村,呼吸清新空气,享受亲子时光。”村委委员易好如是说。

  


原文链接:http://nyw.changsha.gov.cn/xxgk/xxgkml/gzdt/zwdt/202309/t20230904_1120930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法治网 nmgfzw.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8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