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万粒“蚬宝宝”入海 我市实施菲律宾蛤仔苗增殖放流
日前,市农业农村综合发展服务中心在盖州北海公共海域潮间带实施菲律宾蛤仔苗增殖放流活动,由该中心培育的3000万粒苗种成功入海,成为我市第一批试点并推广的人工繁育“蚬宝宝”。
菲律宾蛤仔俗称花蚬子,是我市滩涂养殖面积最大的贝类品种。本次增殖放流的菲律宾蛤仔是从营口海域滩涂蛤仔种群中优胜劣汰选出的纯本土蚬子苗种。长期以来,我市菲律宾蛤仔苗种都从南方沿海省份购入。为解决苗种本地化的难题,市农业农村综合发展服务中心组织渔业技术团队经过科学研判,把菲律宾蛤仔苗种繁育确立为今年的重点科研示范推广项目,由中心渔业技术推广科专门课题组进行技术攻关。经过5个月不懈努力,成功培育出3000万粒规格超0.3厘米以上苗种,远超项目预期。
市农业农村综合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长期以来,营口养殖户每年需要从南方购进蚬子苗种,在四五月份进行投放圈养,运输成本高、成活率低。而且由于南方苗种不耐低温,无法越冬,必须在11月前由南方养殖户回收养殖。这样一来,营口养殖户只拥有苗种的中间暂养阶段,导致回报率低。如今,我们实现了本土品种人工育苗和中间暂养的本地化,对于我市蚬子养殖产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加快渔业科技研发和示范推广步伐,是市农业农村综合发展服务中心在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选择的切入点。年初以来,该中心渔业技术团队陆续开展拟穴青蟹驯化繁育、菲律宾蛤仔苗种培育、南美白对虾外塘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等课题研究,目前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市农业农村综合发展服务中心还将坚持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双轮驱动”,践行为农服务初心,用商业思维经营一产,打造更加贴近农户、符合需求、着眼发展的技术推广体系。
原文链接:http://nyncj.yingkou.gov.cn/001/20230830/7205577a-3302-4b6c-b0a8-a2293984f1ab.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湖南省首届“湘药”发展大... 04-22
- 江门市农业农村局召开农产... 04-21
- 我市召开2025年海洋综... 04-21
- 江门市召开农村集体资产上... 04-21
- 全市智慧农业现场推进会议... 04-21
- 山东省薯类产业技术体系岗... 04-21
- 常熟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02-06
- 江苏省全面推进第三次全国... 02-06
- 九真山 02-06
-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2024... 09-18
- 农业农村部公布“中国渔政... 04-29
- 延边州不断提高农业综合行... 04-21
- 解读:晋中市2024年秸... 04-20
- 2024年晋中市农业农村... 04-11
- 晋中市农业农村局2024... 03-30
- 2024年市级以上惠民惠... 03-28
- 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 03-28
- 吉林省2024年放心农资... 03-27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08-24
- 致中共袁州区委鲁旭东书记...06-28
- 致中共宜春市纪委王玮书记...06-28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07-02
- 关于开展2021年度农业...06-16
- 关于调整2020年建国初...12-21
- 致滕州市荆河街道办事处党...07-01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05-22
- 致中共鄂尔多斯市委牛俊雁...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