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民工法治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登录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农民工调研

推进地膜回收 优化农业产地环境

时间:2023-08-23 来源:乌海市农牧局 作者:佚名

  近年来,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乌海市按照自治区农牧厅加强废旧地膜回收十条措施,自加压力、提出力争逐步将地膜回收率提高至100%的目标,并为此夯实举措多向发力。
一、全面清底,排除“昨天”隐患

  地膜使用在全国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在乌海市已推广30余年,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残留在耕地里的地膜逐年增加。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地膜残留量一般在71.9~259.1 kg/hm2(4.8—17.3kg/亩),其中西北地区农田土壤残膜污染最为严重,残膜量远高于华北和西南地区。2023年我市农牧部门抽取5个点位对不同经营主体的残膜进行监测,结果从4kg/亩—16kg/亩不等,其中种植大户和企业经营地块残留量相对较大。据有关研究显示,当耕层土壤中地膜残留量达到5 kg/亩时,导致作物减产10.9%;且随地膜残留量的增加,其产量下降就越严重,当土壤残膜量超过12kg/亩时,即超出作物根系对残膜污染胁迫的适应范围。为解决历年地膜残留问题,乌海市农牧局牵头制定工作方案,争取市区配套资金70余万元,计划在今冬明春开展地膜残留清底行动,通过机械翻搂,人工捡拾等措施对耕作层内残留地膜进行清理,力争清除“地魔”,排除隐患。
二、试验示范,整改“今天”问题

  地膜回收利用问题是困扰我市农业生态环境的难题,中央环保督查整改要求到2025年地膜回收率达到83%,市委政府为了推进工作落实,结合我市覆膜面积较小,同时乌海是可降解塑料生产基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地膜回收利用率逐步达到100%的工作目标。为了抓实此项工作,2023年乌海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全生物降解地膜试验示范,目前全市覆膜总面积1.64万亩,全生物降解地膜覆膜面积达0.91万亩,实现一个区,所有覆膜农户和所有作物类型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三个全覆盖”(1个旗县区(乌达区)覆膜地块全部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所有覆膜农户全部开展全生物降解地膜试验,所有作物类型全部开展全生物降解地膜试验示范)。使用比例达56%,远超于自治区平均水平。
三、多措并举,打造“明天”净土

  一是强化监管,提高地膜回收主动性。市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开展地膜回收执法专项行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92人次,检查农业企业13家,种植户45户,对两起未及时回收地膜行为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通过执法提高种植户回收地膜的主动性。二是宣传引导,提高地膜回收的自觉性。出动宣传人员87人次,发放《致全市农民朋友的一封信》《购买和使用地膜时的注意事项》等宣传册1000余份;通过发送公益短信、微信公众号发布《特别提醒:农田地膜不按规定回收属违法行为》等方式,宣传《自治区农加强废旧地膜回收十条措施》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累计发送短信73万余条,提高种植户科学使用地膜和回收残膜的自觉性。三是靠前谋划,提高实现目标的可行性。全面开展2023年全生物降解地膜使用情况跟踪调查,为今后全面推广使用奠定技术基础;通过积极向自治区农牧厅申报全生物降解地膜应用试点项目和制定地方政策,为今后推广工作奠定资金基础,目前已争取到上级资金222万元,并印发本级补贴政策。通过以上举措为2024年实现地膜回收率100%目标夯实坚实基础。


原文链接:http://nmj.wuhai.gov.cn/nongmyj/257815/257838/1477281/index.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法治网 nmgfzw.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8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