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粮油作物种业 助推现代农业强市建设
一粒种,万担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心我国种业安全和发展,多次强调要把民族种业搞上去。襄阳作为百亿斤粮食产能大市和用种大市,抢抓国家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机遇,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做优做强粮油作物种业,推进传统种业大市向现代种业强市跨越,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强地区农业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襄阳发展粮油作物种业的基础和优势
襄阳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特别是长江麦区和黄淮海麦区交汇点的特殊位置,是冬小麦、玉米、油菜等粮油作物不同品种抗病、抗逆、高产性状改良与利用的理想区域,在我国种业研究中极具价值。近年来,襄阳市把种子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根基与要害,积极担当、主动作为,粮油作物种业振兴取得显著成效,加快种业高质量发展具备了良好基础和优势。
(一)良种覆盖率高,有刚需。襄阳是全国十大夏粮主产区、国家20个大型商品粮基地之一,粮油作物种植面积1150万亩,是全国第二个“吨粮市”、第二十二个百亿斤粮城。据统计,全市粮油作物良种覆盖率96%以上,良种对种植业产量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5%。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种子年需求量为9300万公斤,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种子需求量为830万公斤。本地企业育制供种4400万公斤,自给率43%左右,每年从全国采购粮油作物种子5730万公斤。
(二)制种规模领先,有基础。襄阳市拥有三个国家级种业头衔,襄州区(小麦)、谷城县(油菜)为“国家级制种大县”,老河口(梨)为“全国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常年粮油作物繁(制)种面积33万亩左右,居全省首位。全市现有农作物种子企业15家,其中获省级以上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4家。2022年制销小麦种子8650万公斤、玉米种子2510万公斤、常规水稻种子220万公斤、油菜种子400万公斤,实现产值23.03亿元。
(三)区域特色显著,有潜力。襄阳持续挖掘种质资源优势,近年来参与选育国审和省审农作物品种106个,小麦、玉米、油菜育制种和转化应用成效斐然。襄阳小麦种子在抗赤霉病、抗条锈病和抗穗发芽方面表现优异,其中襄阳市农科院选育的“襄麦46”抗穗发芽特性突出,扶轮农业公司研发的“扶麦368”多次创下湖北省小麦单产新高,2022年达到691.2公斤。同时,襄阳在全国布局埠外玉米制种核心基地8万余亩,襄阳正大公司年销售玉米种子2000多万公斤,综合销售收入8.63亿元,居全省首位、全国同行业第7位;圣光油菜已形成“双低”(低芥酸、低硫甙)、“双高”(高油酸、高油量)的优质品种,畅销省内及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目前,襄阳粮油作物种业基本形成“小麦特、玉米大、油菜优”的特色格局。
(四)种子交易活跃,有动能。襄阳是鄂豫陕毗邻地区(鄂西北)最大的农作物种子集散地,全市最大的邓城农资大市场汇集188家种子经销商,为农作物种子交易提供专业化服务,市场辐射南襄盆地和汉江流域多个地区。全市现有各类种子销售主体1187家,经营品类222个,从业人员近4000人。2022年,全市实现各类种子销售收入35亿元,粮油作物种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强劲。
二、当前粮油作物种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在种业振兴政策引导下,全国各地现代种业发展呈现百舸争流的态势,但襄阳粮油作物种业在新品研发、种子生产、市场营销等环节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产研结合不紧密,突破性品种供给不多。一是科研力量不足。以最具育种优势的小麦为例,襄阳市农科院和3家企业虽然建有研发队伍,但主要从事小麦育种的人员不足20人,更缺乏在全国有较强影响力的知名育种专家。二是科研技术和手段不优。育种方法仍以传统育种为主,分子标记、基因编辑等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应用不够,具有突破性性状的粮油作物品种供给较少。三是创新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种业基础性研究与商业化育种分工协作、有机衔接还不畅通,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不活,科研机构和种企合作深度不够,企业主动参与联合研发攻关的积极性不高。
(二)骨干作用发挥不充分,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一是企业多而不强。粮油作物种子企业普遍体量不大,截至目前全市没有上市的种子企业。2022年,15家种子企业中,除正大农业外,其他14家销售额均不足2亿元。二是品牌建设滞后。多数企业以小规模的区域经营为主,各自为阵,繁制的粮油作物种子品种分散,没有握指成拳,形成市场占有率高、叫得响的主力产品。三是科技创新和生产经营性人才较缺乏。全市具备育繁推一体能力的种子企业仅有4家,与周边省、市的先进企业相比,综合竞争能力较弱。
(三)基地建设相对不足,抵御风险能力不高。一是硬件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农作物种子繁育对环境有着较为苛刻的要求,近年来极端天气多发,影响种子质量的不确定性风险增加。目前,襄阳市小麦、水稻、油菜等种子繁育基地的田间水利设施、烘干设施、物流设施还不够完善,种子生产、加工和仓储的抗击自然灾害能力还不够强。二是制种水平有待提升。部分繁种农户对良种良法掌握不到位,因肥料施用不科学、病虫草害绿色防控不及时等,导致制种单产水平不高,生产的部分种子达不到收储标准,影响了地产粮油种子产量和市场竞争力。
三、做优做强襄阳粮油作物种业的几点思考
面对机遇与挑战,加快推进襄阳粮油作物种业更高质量发展,建议以做优平台、扶强企业、建好基地、延伸服务等为重点,在政府推动、企业推广、市场拉动上形成更强合力,为构建我省新时代种业发展新格局作出更大贡献。
(一)用好政策,着力增强粮油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一是建好用好育种创新基础平台。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最新政策,利用好国家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平台,积极争取建立湖北省洪山实验室襄阳分中心和国家植物品种综合测试襄阳试验站等种业创新平台,打造综合性、区域性的品种测试中心。二是加快两个示范基地建设。结合襄阳农业“十四五”规划,高标准建设市农科院和华中农业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千亩科研教学基地,将之打造成集科研、教学、科普为一体的现代种业展示基地;大力支持全市农作物育种单位在海南建设南繁科研基地,为粮油核心作物原种繁育提供基础保障。三是强化科技创新政策激励。深化种业科研成果权益改革,释放人才创新活力,探索形成成果权益分享、转移转化和科研人员分类管理的制度性框架。深入推进粮油作物种业协同创新,引导全市种业机构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形成种业创新联合体。利用襄阳种质资源优势,加快单双倍体、分子标记、基因编辑、分子设计等生物育种技术的应用,培育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突破性优质高产高效品种。积极推动襄阳种子科研机构入围省农业农村厅技术“揭榜挂帅”项目,承接全省玉米、小麦、油菜、花生等新品种研发任务,抢占发展先机。
(二)聚焦主体,推动粮油作物种子企业提档升级。一是探索建立农作物种子企业白名单机制。以全市现有的具备一定集成创新能力、适应市场需求的优势企业为重点,在产业政策上优先扶持,给予土地、信贷、人才激励、科研成果转化等特别许可和权限,增强种子企业发展信心,激活更大发展动能。二是加快龙头企业引进和培育。面向全国大力招商,力争引进1-2家上市种企或知名种企落户襄阳,提升种子产业整体竞争力。借鉴河南、湖南、江苏等地企业发展经验,大力支持腾龙种业、扶轮农业、正大农业、农垦联丰、圣光种业等引进高层次生产和营销管理人才,突破发展瓶颈,向“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形成一批具有竞争优势、区域优势或专业优势的种子企业集群。三是实施种业品牌提升工程。统筹现代种业产业链项目资金,加大襄阳粮油作物种业宣传力度。完善农科教、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化的良种攻关推广体系,建好粮食、油料作物优良新品种展示点,常态化邀请国内知名专家现场指导,在国家和省级媒体广泛宣传推介,提升襄阳种业知名度;组织省内外相关粮油生产合作社、粮油种植大户到襄阳开展“看禾选种”,助推好品种脱颖而出。
(三)整合资源,有效提升粮油作物种子生产水平。一是深入实施种业基地提升行动。有效整合项目和资金,统筹高标准农田建设、鄂北旱改水工程、产业链建设、国家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等项目实施,高标准建设好襄北小麦、谷城油菜等良种繁育基地,提升地力水平,提高灌溉排水、烘干仓储能力,配套推进基地大数据平台、智能化机械等新技术运用,降低制种成本和提高抗灾害能力。二是推进粮油作物种子集约化生产。支持种子企业通过土地流转、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等方式,建立起集中连片、相对稳定的粮油作物种子生产基地,打造一批种子生产专业村或专业乡(镇),提升生产基地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三是强化生产保障机制。加快粮油作物种子生产政策性保险落地,保障企业和农户稳定的制种收益,增强繁种积极性。
(四)完善机制,大力促进粮油作物种业“三产融合”。一是做优社会化服务。支持科研单位、种业企业和推广机构建立规范的品种筛选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点,为粮油作物新品种审定(登记)提供科学依据和便利条件;提升粮油种子生产专业合作社服务能力,为繁种农户开展优质的集成技术培训和指导,提升繁种效益。二是做强专业化种子交易平台。结合建设全国性农产品交易储备加工中心目标,依托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和现代种业产业链优势,大力推进种子流通交易领域专业化平台建设。完善邓城种子大市场等专业种子市场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推动专业化、规范化运营,扩大在襄阳都市圈和全国的市场影响力。探索开展农作物种子技术转让与成果拍卖综合服务,延伸现代种业产业链。三是做实粮油作物种子监督管理。强化市、县农业综合执法,加强种子生产、经营备案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保护种业知识产权,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营造粮油种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为襄阳持续提升粮食产能,扛稳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重大政治责任提供坚实保障。
原文链接:http://nyncj.xiangyang.gov.cn/zxzx/gzdt/202308/t20230816_335085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湖南省首届“湘药”发展大... 04-22
- 江门市农业农村局召开农产... 04-21
- 我市召开2025年海洋综... 04-21
- 江门市召开农村集体资产上... 04-21
- 全市智慧农业现场推进会议... 04-21
- 山东省薯类产业技术体系岗... 04-21
- 常熟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02-06
- 江苏省全面推进第三次全国... 02-06
- 九真山 02-06
-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2024... 09-18
- 农业农村部公布“中国渔政... 04-29
- 延边州不断提高农业综合行... 04-21
- 解读:晋中市2024年秸... 04-20
- 2024年晋中市农业农村... 04-11
- 晋中市农业农村局2024... 03-30
- 2024年市级以上惠民惠... 03-28
- 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 03-28
- 吉林省2024年放心农资... 03-27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08-24
- 致中共袁州区委鲁旭东书记...06-28
- 致中共宜春市纪委王玮书记...06-28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07-02
- 关于开展2021年度农业...06-16
- 关于调整2020年建国初...12-21
- 致滕州市荆河街道办事处党...07-01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05-22
- 致中共鄂尔多斯市委牛俊雁...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