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民工法治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登录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农民工调研

襄阳市农业农村局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时间:2023-02-04 来源:襄阳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2022年以来,襄阳市农业农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依法行政。

  2022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将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工作列入年终述职内容,实现党政主要负责人年终述法制度常态化、长效化。党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对法治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依法行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党组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及时传达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以及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有关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法治建设的决策部署。把宪法法律、党内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纳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党组集中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2次,学习宪法法律4次,学习党内法规3次,学习地方性法规3次,引导党员干部认真履职尽责,积极主动作为,扎实推进法治建设。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常年聘请三名专职律师担任单位法律顾问,参与重大决策和重要合同的依法审查,今年共计审查各类文件40余份,参加我局的重大会议8次,保障依法行政。

  今年我局行政应诉案件5起,涉及领域为渔政、畜牧、种子。均有领导班子或委托的县级行政领导出庭应诉,组织局系统干部和工作人员旁听庭审,尊重并执行法院生效裁判。

  二、落实“三项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一)认真推进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建立行政执法事前、事中、事后公开机制,通过市农业农村局网站、市政务公开网、执法宣传资料等载体,依法及时向社会公开行政执法主体、职责、权限、依据、程序、监督方式等信息;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主动亮明身份,按规定出具执法文书,告知行政相对人执法事由、执法依据、权利义务等内容,并做好说明解释工作;明确行政执法行为事后公开的范围、内容、方式、时限、程序和公开期限等事项,在信用襄阳和部门网站公示行政处罚信息118件,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二)严格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坚持通过文字、音像等方式,对立案、调查、取证、审查、决定、送达、执行等行政执法活动进行记录归档,实现行政执法行为的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重点加强了执法装备建设,现有执法记录仪68个、录音笔9支、数码相机和摄像机5台等摄像、摄影记录设备,有效推进执法全过程记录工作。按照执法程序进一步统一了执法文书,明确了执法文书制作规范和要求,完善执法文书案号编制名录,对执法过程中现场拍照记录规范、执法记录仪及其他录音录像设备录制的音像资料保管方式、记录入卷办法和要求进行了明确,确保了各类线索和每个案件有音像记录,执法全过程文字记录完整,执法文书规范。

  (三)坚持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成立了由局主要负责人担任主任,涉及业务分管领导为副主任,农业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及副支队长、局相关科室负责人、局法律顾问为委员的襄阳市农业农村局农业行政执法案件审理委员会。建立了相关工作制度,明确了重大执法案件范围,案审工作流程、主要核审内容、法制审核要求、案审委议事规则等,保障了行政执法决定的合法性、合理性,有力地促进了执法行为的规范性、公正性。2022年以来,共组织开展重大案件审理6次,审理案件10件次。

  三、落实普法责任,多措并举开展普法宣传。

  我局印发了市农业农村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实施方案,对法治创建和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制订了普法工作责任清单,明确了普法内容、普法对象、普法路径、责任领导和责任科室,切实落实普法责任。

  一是加强执法人员普法教育。制定培训计划,针对性开展执法人员培训。邀请专家开展农药、种子、兽药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组织执法人员参加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举办的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能力提升线上培训和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平台学习。通过系统的学习,提升执法人员综合执法能力、业务技能以及办理疑难案件水平。执法人员培训学习均达到60学时以上。

  二是紧盯重要节点开展普法宣传。结合新修订的《种子法》,印制单行本1000余本对种子经营户、农民开展广泛宣传。印制2万本《动物防疫条例》,加强对养殖户的宣传。3月9日上午,到樊城区太平店镇邵楼村开展“诚信集中宣传日”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并现场给群众答疑解惑。3月15日,在枣阳市太平镇开展“3.15普法宣传活动暨农业法律法规宣传”。5月民法典宣传月期间,邀请律师开展了《民法典》专题讲座,联合司法局到樊城区高田村开展了“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宣教月启动仪式,并开展了宣传册发放、涉农领域法律咨询等民法典宣传活动。6月16日,参加全市“6.16”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通过咨询服务、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现场科普讲解等方式集中讲解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农业农村领域安全意识。9月23日,联合各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在各地开展丰收节活动期间,组织开展了“乡村振兴法治先行”主题宣传。12月份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组织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通过开展法治讲座、志愿宣传、线上线下培训等方式,让宪法进村入户、家喻户晓,扎实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在湖北法治网发表法治宣传3篇,襄阳日报、云上襄阳等媒体报道20余篇。

  三是结合法治政府建设强化普法宣传。督促局属单位开展“法治政府创建”宣传,在微信公众号、网站发布法治政府创建应知应会、满意度测评等,营造了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在局系统印发法治政府示范市创建应知应会知识手册700余册,开展“执法开放日”活动,组织执法人员在i襄阳法律知识应知应会栏目上开展法律知识学习。农业执法支队结合日常执法管理工作,组织执法人员深入到基层和生产基地,进企业、进门店、进乡村、到田间、到基地,对农民群众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抓好学法、普法和执法工作,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推动法治政府创建工作。

  四是推进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联合市司法局印发《襄阳市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工作实施方案》,将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工作纳入本地“八五”普法规划和建设法治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督导县(市、区)做好示范户的认定、培训、授牌等工作,示范带动村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推动构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各县(市、区)积极行动,扎实开展示范户培育,现已认定学法用法示范户1300余户,开展法律培训和咨询服务90余场次。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法治宣传力度不够。法治宣传局限在宪法宣传日、法律颁布实施时,法治宣传进乡村、进单位、进社区的次数有限,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宣传频次有待提高,法治宣传栏的内容比较单调,不够全面。

  二是执法装备和执法手段有待加强。近年,随着农民群众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对农业执法工作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农业执法工作量逐年加大,但执法车辆、手段、装备还是稍嫌落后,远跟不上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步伐,执法工作经常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

  三是部门协调配合机制还需加强。农业执法需要多个执法部门联动配合,才能形成执法环境的高压态势,但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之间还存在推诿扯皮、敷衍应付等问题,各执法部门之间的配合机制需进一步强化。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及时传达上级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法治建设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落实。

  (二)进一步完善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制度和强化措施。切实规范农业行政执法行为,强化对执法人员的管理,加强执法监督,切实保障我市农业行政执法良好环境。进一步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强化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

  (三)进一步抓实普法宣传,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深入开展既有地方特色又具有良好社会影响的普法进农村、进企业等主题活动,针对农民群众法治需求和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宪法和涉农法律法规宣传,推动法律知识走入日常生活、走近农民群众,提高农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充分利用法治讲堂、田间课堂等多种方式开展法治培训,农业行政执法人员采取包区包片等方式,开展以案释法、以案说法。让学法用法示范户发挥引领作用,带动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推动法治乡村建设。

  (四)进一步强化联合执法。加强与公安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大联合打击力度,重点打击侵权假冒种子、假劣农(兽)药等农资产品,扰乱农资市场秩序等类案件,并依法进行严肃处理,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

  

   

  

  


原文链接:http://nyncj.xiangyang.gov.cn/zxzx/gzdt/202302/t20230201_312920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法治网 nmgfzw.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8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