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民工法治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登录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农民工调研

召陵区老窝镇:“蔬菜村”的致富路

时间:2022-11-09 来源:漯河农业信息网 作者:佚名

   10月29日,记者在召陵区老窝镇杨庄村的蔬菜基地看到,一望无际的田地里到处是村民们精心种植的各类蔬菜,有小葱、菠菜、香菜、茼蒿、萝卜、白菜、大葱等。

  

  “这是昨晚收的香菜,下午有人过来收购。”在菜农杨现顶家,一把把绿油油的香菜整齐地摆放在小院内,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71岁的他正和老伴整理香菜。“我从50岁开始种菜,已经种了二十多年。”杨现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和老伴种了3亩蔬菜,一年下来,每亩地有两三万元的收入。

  

  “穆杨的萝卜、鲍庄的蒜……”说起杨庄村种菜的历史,原村干部杨云芳说,老一辈传下来的顺口溜,从侧面反映了杨庄村和周边村庄种植蔬菜的历史由来已久,且声名在外。如今,村里种植蔬菜近800亩,80%以上的农户靠种菜为生。村民们根据家庭劳动力情况种菜,少则一两亩,多则二三十亩。

  

  为了保证每天准时供应蔬菜,很多村民经常凌晨起床,戴着头灯下地收菜,回到家再整理蔬菜。“别人下雨往家跑,我们下雨都往地里跑,就是为了抢在下雨之前多收点菜,好及时卖出去。”杨现顶笑着说,这已经成了大家的习惯。

  

  “以前种菜要靠人工往土里撒种子。这些年,播种机代替了人工。蔬菜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品种也越来越多。”种了6亩多蔬菜的杨继根说。他种植蔬菜18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也见证了种菜方式的变化。

  

  有了产品,销售怎么办?早在十年前,杨庄村党支部就积极为村民的蔬菜销售想办法。2012年4月, 杨庄村成立了以蔬菜种植和销售为主的经济种植合作社——召陵区新丰蔬菜种植合作社。

  

  “每天下午4点,合作社联系的收购商会准时来到村里。”38岁的师文燕说,今年是她回乡的第二年,她家承包的12亩蔬菜平时靠她和公公、婆婆3个人管理。据了解,村里的蔬菜主要销往周口、驻马店、许昌、洛阳、郑州、武汉等地。

  

  “我们合作社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模式,改变了群众单打独斗的分散型经营模式。”该村党支部书记杨立民介绍,成立合作社,就是把党员集合起来、把群众组织起来、把客商聚拢起来,实现抱团发展、合作共赢。合作社对群众快速致富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为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村民经济收入,杨立民经常带领党员干部、有志青年到山东学习蔬菜种植经验,到周边省市考察市场,积极引进新品种,邀请专家向菜农传授蔬菜种植与管理技术。

  


原文链接:http://ra.luohe.gov.cn/Show.aspx?ID=11079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法治网 nmgfzw.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8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