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民工法治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登录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农民工调研

2022年秋播小麦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时间:2022-10-10 来源:襄阳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据气象部门预测,我市秋冬以晴为主,干旱少雨,秋播生产面临不利气候挑战。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紧紧围绕粮食产业链建设、粮食产能建设和农业提质增效,开展技术示范推广,持续发挥我市秋冬农业生产优势,夯实明年夏粮丰收基础,确保全年粮食生产稳定和质量安全。针对我市小麦生产薄弱环节,现就今年秋播小麦生产提出以下技术指导意见:

  一、全面优化品种布局

  优质中筋小麦以扶麦368、鄂麦590、襄麦75等为主;中强筋小麦以华麦1168、楚襄1号为主;弱筋小麦以农麦126、泛麦8号、轮选13为主。稻茬小麦以华麦1168及鄂麦系列、襄麦系列品种为主。汉江沿河流域条锈病常年早发重发区域种植襄麦55、西农979等抗锈耐锈品种;赤霉病常发区种植华麦1168、襄麦25等抗耐赤霉病品种。酿酒专用小麦采取订单生产,品种以扶麦6、泛麦8、鄂麦596号为主。

  二、全面推行药剂拌种

  选择包衣种子或进行药剂拌种预防冬季病虫害。一般情况下选用吡虫啉、三唑酮或吡唑醚菌酯拌种,条锈病选用三唑酮、戊唑醇等种衣剂包衣或拌种,全蚀病选用硅噻菌胺、苯醚甲环唑拌种,地下害虫选用金龟子绿僵菌、噻虫嗪拌种,杜绝“白籽下种”。

  三、全面推行机械播种

  适期适量适墒适深播种。适宜播期为10月20日-11月5日,做到墒到不等时,时到不等墒。以每亩基本苗18万为基础,播种量旱地10-12.5公斤/亩,水田15公斤/亩左右,避免因播量过大造成群体偏多、个体偏弱,不利于培育冬前壮苗。根据整地情况和土壤墒情,确定播种深度,一般3厘米左右,不宜过深。播后长期干旱,浇水造墒。

  机具模式配套。旱茬麦:旋耕整地,宽带匀幅机械播种或机械条播,探墒沟播,主流机具:西安亚奥旋耕施肥播种机、洛阳鑫乐免耕施肥播种机;稻茬麦:深翻整地宽幅匀播或机械条播、探墒沟播、少免耕播种,主流机具:四川中江免耕带旋播种机、洛阳鑫乐免耕施肥播种机。

  四、全面推行沟厢配套

  播后及时开好“三沟”。旱茬麦厢宽3.5~4米,稻茬麦厢宽2.5~3米。厢沟深25厘米,宽30厘米;腰沟深30厘米,宽35厘米;围沟深35厘米,宽40厘米。推广普及机械开沟技术,做到沟沟相通,沟直底平,能排能灌,连阴雨前后及时清沟排渍。

  五、全面推行机械镇压

  强化播后镇压。播种后要视田间湿度适度镇压,弥实土壤缝隙,防冻保墒。若田间湿度太大,镇压措施可延期至冬季。对冬前旺长的田块要及时采取镇压措施,培育壮苗,防冻防倒。针对播种出苗过早,或因冬前气温过高而导致小麦年前旺长,可采取冬前中耕镇压2-3次。

  六、全面优化施肥方案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肥、高效缓释肥、商品有机肥等物化产品的应用。通过有机无机结合、氮磷钾结合、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结合,进一步优化氮、磷、钾配比,增强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的配合增效作用,实现肥料高效利用。肥料总量控制在每亩纯氮15公斤、五氧化二磷5公斤、氧化钾11公斤。氮肥分次施用,底肥占60%~70%,拔节肥占25%~30%,视苗情可在冬前追施10%~15%的氮肥;磷肥、钾肥全部基施。施用有机肥的田块,底肥用量可适当减少;在常年秸秆还田的地块,钾肥用量可减少20%~30%。对于缺锌田块,可底施硫酸锌1-2公斤/亩。

  七、全面推行化除化控

  冬前小麦田杂草出苗期和幼苗期是最为敏感脆弱的阶段,也是杂草与小麦竞争刚刚开始的阶段。在播后苗前因地制宜地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或在小麦出苗后、杂草3叶期前趁小实施茎叶喷雾处理,提前施药窗口期,提高杂草防治效果。小麦3-5叶期、杂草2-4叶期,选用唑啉草酯、炔草酯、氟唑磺隆、啶磺草胺、环吡氟草酮、精噁唑禾草灵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日本看麦娘、看麦娘,选用甲基二磺隆与异丙隆复配制剂防治菵草、硬草,选用氯氟吡氧乙酸、灭草松、苯磺隆、氟氯吡啶酯、双氟磺草胺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除猪殃殃、牛繁缕等阔叶杂草。

  对冬前旺长田块及早进行化控,可采用喷施多效唑,亩用15%多效唑30-40克,兑水30-40公斤,喷施1-2次。

  八、全面推广绿色防控

  重点防控条锈病、赤霉病、麦蜘蛛、蚜虫。条锈病冬前采取“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控策略,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小麦返青-拔节期,可以选择戊唑醇、氟环唑、烯唑醇、咪鲜胺等药剂控制发生蔓延;抽穗扬花期,条锈病、赤霉病发病较轻可选择多粘类芽孢杆菌或枯草芽孢杆菌、呻嗪霉素、四霉素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控,发生较重宜选用氟唑菌酰羟胺、丙唑·戊唑醇、氰烯·戊唑醇、丙硫菌唑·戊唑醇等药剂进行防控。做好小麦“一喷三防”(防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促进小麦正常生长。在小麦抽穗后至籽粒灌浆期,应以赤霉病、条锈病、蚜虫等为防控重点,采用叶面喷施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等混配液,达到一次施药实现防病、防虫、防早衰,增粒重。

  

  

  


原文链接:http://nyncj.xiangyang.gov.cn/nygl/scxx/202209/t20220930_295388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法治网 nmgfzw.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8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