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民俗节如何越办越火
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饮雄黄酒……刚刚过去的端午节里,诸多传统民俗寄托着人们祈福平安、驱邪消灾的美好愿望,也唤醒着烙印了千百年的华夏民族集体记忆。近年来,为传承文化、发展旅游,不少地方办起端午民俗节,不过有的热热闹闹,影响力辐射周边地区;有的虽然花了力气,却缺乏人气、口碑欠佳。
同是端午民俗节,为何“冰火两重天”?什么是办好民俗文化节的正确“打开方式”?从一些地方越办越红火的端午民俗文化活动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首先,要找准定位集中发力。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不少地方都有着悠久历史,不缺文化积淀。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吴越文化、稻作文化等都是历史传承的文化瑰宝。然而嘉兴的民俗活动一度缺乏统一主题,制约着影响力的提升。直到2006年,嘉兴聚焦当地粽子文化和伍子胥传说,集中力量打出端午文化牌,民俗活动“散”的问题方得破解。这提醒我们,只有聚焦重点,精准定位最有特色、最具潜力的核心文化优势,才能将各类资源攥成拳头,打出文化品牌影响力。
除了精准发力,还要注重活动系统性。在广东省佛山市,端午民俗活动系统而丰富:顺德大良金榜牛乳街美食文化、南海西樵山“半山扒龙船”和“水云间音乐季”等民俗活动精心设计、联合发力、形成声势,成了端午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的生动载体。应该看到,随着物质条件不断改善,端午节并不缺几个粽子、几杯雄黄酒。如何充分展现传统文化实质内涵,把“虚功”做实,才难能可贵。而成体系的丰富活动,便是传统文化绽放异彩的舞台与出口。
既保留传统又推陈出新,也是民俗文化迸发活力的关键。道理都懂,难在实践。湖北省黄石市东方山景区推出答题赠香囊、趣味DIY等创意活动,瞄准传统文化与大众趣味的“接口”,受到欢迎。除了内容创新,还要更新展示方式。尤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地方民俗旅游遇冷。如能适时灵活调整策略,拓展线上直播、直播带货等形式,便可能在网端聚起人气,为传统民俗开拓新舞台。
钟爱一个节日,很多时候是钟情于它饱含的岁月味道与浓浓乡愁。从这个意义上讲,留住传统节日的热闹,就是留住了记忆、留住了乡愁、留住了人气,也为地方发展留出了软实力。期待越来越多的传统民俗活动能做出品牌、融入生活、越办越火,既成为游客休闲放松的好去处、农民增收致富的好产业,也成为乡愁记忆与文化根脉的传承依托。(农民日报)
原文链接:http://www.hljagri.org.cn/rdgz/xgxx/202206/t20220609_830386.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常熟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02-06
- 江苏省全面推进第三次全国... 02-06
- 九真山 02-06
- 描绘鱼米之乡兴化的和美共... 02-06
- 护航“平安年”!太湖渔管... 02-06
- 淮安区第三次土壤普查内业... 02-06
- 滨海打造特色优势农产品品... 02-06
- 骆马湖渔政:执法“组合拳... 02-06
- 秋季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 02-06
-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2024... 09-18
- 农业农村部公布“中国渔政... 04-29
- 延边州不断提高农业综合行... 04-21
- 解读:晋中市2024年秸... 04-20
- 2024年晋中市农业农村... 04-11
- 晋中市农业农村局2024... 03-30
- 2024年市级以上惠民惠... 03-28
- 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 03-28
- 吉林省2024年放心农资... 03-27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08-24
- 致中共袁州区委鲁旭东书记...06-28
- 致中共宜春市纪委王玮书记...06-28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07-02
- 关于开展2021年度农业...06-16
- 关于调整2020年建国初...12-21
- 致滕州市荆河街道办事处党...07-01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05-22
- 致中共鄂尔多斯市委牛俊雁...05-29